2013年05月06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突破
拉长短板,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创新理念、创新机制,放水养鱼,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和发达省份比,吉林最突出的短板在哪里?
短板在民营经济发展滞后。
吉林的大企业名声在外:一汽、吉化在全国都赫赫有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经济缺乏活力:总量不够大,层次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市场发育不够健全。
以前,“一汽一咳嗽,吉林就感冒”。如今,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吉林半壁江山。上缴税金占地方级财政收入比、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比、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3项均超过70%。
吉林对此并不满足。把脉问诊,民营经济与发达地区比至少落后十年。
吉林私营企业户数只有广东的12.7%、江苏的12.2%,注册资金只相当于浙江的13.6%、广东的10.7%、江苏的7.9%,并且多数处在产业链低端,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只有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看差距,补不足,吉林人开始琢磨拉长短板。
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王儒林致信9个市州、60个县市区委书记,要求就民营经济调研。报送的69份报告提出了349条问题。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吉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发展突破口。春节刚过,召开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电视电话会,确立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实现三个“翻一番”:到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和市场主体数量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
首先要解决的是创新理念。放水养鱼,鼓励创业。仅新办民营企业2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一项扶持政策,总共向民营企业让利6亿元。
改革开放之初,发展民营经济只要肯创业就行。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认为:“这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特点是创业+转型升级,重点是要下大力气发展一批成长性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
“我们的产品已经占据了北京高端市场的60%。”指着一排排小巧精致的激光医疗设备,吉林科英激光公司董事长朱延生很自豪。这家从事激光医疗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现在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抢占了技术高地,完全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叫板比拼。”
龙头企业带动,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凸显了集群效应。长春以大成集团为龙头,形成了玉米加工集聚区;通化医药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样的特色工业园区,全省有85个。到“十二五”末,吉林要培育形成3个工业产值超千亿、10个超百亿的特色园区,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集群优势。
走进大成集团会议室,一棵 “玉米树状结构图”让人印象深刻:树的底部是玉米种植基地;树干包括玉米淀粉、麸质粉、纤维饲料和玉米油;树冠包括变性淀粉、淀粉糖、生物质化工醇等八大类产品。在大成集团兴隆山厂区,十多家企业通过地下管道相连,上游企业的产品通过管道输送给下游企业作原料,产品附加值高达几十倍。大成生产的赖氨酸,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0%,公司产值突破500亿元。
民营企业创办难、成长难、创新难、盈利难。
解决难题靠什么?靠机制创新。
在吉林,孵化器、高新园区等服务网络,被形象地称为“培育会下蛋的鸡”。 孵化器、高新园区提供厂房、技术支持,提供政策、管理服务,降低了民营企业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了创业成功率,推动科技发明走向市场创造价值。
得益于这样的机制创新,一批批民营企业得以“铺天盖地”,孵化、壮大。
在长东北高新区,使用面积7万平方米、依托光机所而成立的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二期厂房建设接近尾声。公司业务经理刘向东告诉记者:“一期有近20家企业入驻,我们提供厂房,进来就能直接生产,还提供技术支持等科技服务。去年产值超过了10个亿。”
大企业强省,小企业富民。巴音朝鲁说:“培育‘狼群’式、‘小狗’式、‘小鸟’式的中小微型企业,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微型企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雁阵格局,吉林将迎来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新引擎
补强“软肋”, 通江达海,筑巢开放平台,先行先试,自觉创新,打好长吉图战略这张牌
站在吉林最东边的珲春防川瞭望塔上,极目望去,直线距离6公里外,就是日本海。
望洋兴叹,吉林人一直苦于缺乏开放的通道。
通江达海,走向蔚蓝,长吉图战略让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的吉林如愿以偿。
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这是全国首个沿边开发开放战略。
长吉图战略,以珲春为开放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开放前沿,长春、吉林两市为直接腹地。
这对吉林意味着什么?吉林视之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机遇,战略创新的产物,制度创新的平台。
长吉图,振兴发展新引擎。
长吉图区域面积占全省39.1%,人口占40.7%,GDP占65.2%。长吉图把吉林最具潜力的开放优势、最有能量的经济增长优势、最具魅力的资源优势叠加,是吉林振兴发展的强劲动力。
窗口更亮,中国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示范区落子珲春;前沿更大,延龙图一体化扎实推进;腹地更强,长吉一体牵手发展。
随着长吉城际动车开通,两座城市的时间距离缩至32分钟,长春城市群布局快速向吉林市推进40公里。吉林市建设北部工业区、西南新城等十大功能区,引导城市重心向北部和西部延伸,对接长春。汽车整车制造、循环经济、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四大产业集群崛起在长吉一体化经济带上。
长吉图,开放合作新载体。
连续举办八届的“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累计贸易成交57亿美元。今年金秋即将举办的第九届将正式更名为“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伟根说,这标志着东北亚博览会跃升为东北亚各国政府间对话交流的重要渠道、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各国人文交流的重要通道。
借势长吉图战略,吉林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统筹推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开放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吉林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着眼于服务长吉图区域,保税区正向“一年封关验收、三年见成效、五年具规模”的目标奋力冲刺。
吉林市也不甘落后,在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总理的见证下,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的中新吉林食品区项目签约,三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18亿元。食品区将根据国际一流标准构建从田间、养殖场到安全健康食品研发、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引领区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长吉图,借港出海新通道。
图们江是我国内陆进入日本海最近的水上通道,这里中朝俄3国陆域相通,中俄朝韩日5国水域相连。以珲春为圆心的200公里半径内,分布着俄朝两国的10个港口。
然而,对外通而不畅,一直是制约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关键因素。
在加快国内通道建设的同时,同邻国陆海通道建设步伐加快,珲春圈河至朝鲜罗津港公路改造已完成,珲春经罗津港至上海(宁波)的内贸外运通道已开通,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港—日本新澙航线逐步实现常态化运行。3月,珲春经扎鲁比诺港至韩国束草航线恢复运营。延边州长吉图办副主任战德全说:“借港出海、陆海联运大通道已基本形成。”
烟台大宸珲春水产公司看中了珲春的区位优势,投资1亿元,建立了冷库和加工车间,从国外采购的鱿鱼等原料直接运到冷库冷冻,然后再转运回烟台。公司负责人宫锡梓说:“这比原来从烟台直接去进口每吨要节省400元。”
立足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长吉图区域加快重点部位谋划发展,按照腹地、前沿和窗口的功能定位,制定差异化政策,实现差异化发展。“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一切皆有可能。这并非本位意识,实为创新自觉。”吉林省长吉图办副主任王景友对未来信心满满。
今日吉林,世界眼光。
新愿景。创新梦,梦粮丰。
新振兴。创新梦,梦强省。
新突破。创新梦,梦富民。
新引擎。创新梦,梦开放。
走在创新之路,目标富民强省,春天里,吉林正在释放潜能,成就梦想。
(记者岳富荣、王斌来、孔祥武、刘文波、侯露露)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