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瞭望》:中国速度的救援

2013年04月28日10:0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指挥决策快、部队行动快、到位展开快,中国军队体现出了抢险救灾突击力量的作用。

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应急体系立即响应,军队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地震发生10分钟后,驻灾区周边的武警部队就地展开救援。18分钟后,成都军区开始进行救援动员。

随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进入战时值班状态,灾区附近雷达部队保持一等战斗值班等级,直升机、遥感飞机、侦察飞机紧急起飞勘察灾情。震后半小时,武警四川总队出动首批1200人。不到两个小时,成都军区一支2000人的救援队伍集结完毕,紧急赶赴灾区。

解放军总参谋部公布:截至4月20日16时,解放军、武警部队已有7491人投入地震救援,另有1万余人的部队进入待命状态,可以根据灾情随时出动。

人民军队的表现,实实在在诠释了4月16日发布的2013年国防白皮书的内容:“中国武装力量始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承担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救援任务。”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作成认为,与汶川地震时相比,这次救援在应急准备的等级、部队抢险救灾的专业化水平、工兵和医疗部队、科学用兵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

就近快速出动部队

中国军队在此次地震救援中的迅速反应,得到海内外舆论肯定。有声音认为,这种响应速度在世界范围也是“罕见的”。

地震发生后数个小时,包括空军空防某工程处、成都军区驻夹江医院、成都军区某师炮兵团先头部队在内,已有大量军人携带专业设备器械进入震中地区展开救援。

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减少了震区民众的伤亡。20日11时许,四川省军区雅安军分区的一支救援队赶到了芦山县龙门乡受灾严重的古城村,仅仅1个小时,救援者就从废墟中抢救出10条生命。

“就近快速出动部队。”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4月21日凌晨说,以灾情为命令,成都军区包括空军部队共出动了由工兵、防化、医疗、通信、运输、步兵等多专业构成的抢险救灾队伍3000余人、民兵预备役3000人,已经进入受灾最重的五个乡镇。

此后,为满足救灾需要,解放军出动多架次运输机、直升机赴灾区运送伤员、物资、救援人员并执行空投食品任务。同时出动预警机,为空中救灾任务保驾护航。

更多后续部队在集结待命。4月20日中午,位于陕西省境内的国家级应急救援队、第二炮兵某工程旅200名官兵已经携带相应救援装备器材,在部队营区登车完毕,随时听令待发。

来自空军的消息显示,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4架大型运输机、空降兵某部3000多名官兵、空军1架卫生飞机和空军总医院医疗队已做好随时执行救灾任务准备。

“军队比2008年5月时准备更充分”,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1日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芦山地震中展示了快速反应能力。

灾情面前,各级军官做到了身先士卒。成都军区司令员、政委、参谋长先后赶赴灾区一线坐镇指挥。据统计,四川省军区、13集团军等救灾部队的7名将军都在第一时间带队赶赴灾区,现地指挥救灾。

“行动迅速、组织严密。”总参有关部门负责人4月24日评价。他列举了军队前一阶段完成的四项主要任务:组织排查搜救,开展医疗防疫,协助安置受灾群众,提供应急保障。

4月25日,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上校介绍,截至4月24日19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1.3万余人,组织民兵5900余人,动用固定翼飞机17架、直升机45架、车辆机械1071台,在芦山县、宝兴县共18个乡镇展开救援,实现了兵力全覆盖。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