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水准大幅提升
先进装备列装,大幅提升了部队抢险救灾的专业化水准。
军队近年来加强建设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组建了若干专业救援及后勤保障队伍。包括前述特战部队,其抢险救灾经验丰富,破障救生专用设备齐全。
投送专业救援队伍,空中力量最迅疾有效。4月20日中午,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一架运输机紧急飞赴昆明,执行运送军队国家级救援队任务。次日凌晨,两架伊尔-76飞机降落四川某军用机场,将增援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180多名队员、12条搜救犬和救援车辆和装备物资运抵救灾一线。
成空后勤部部长郑学祥介绍,至4月20日傍晚,空军已在芦山县县城、宝盛乡、太平镇、龙门乡开辟4个备降场,出动5架直升机、千余名官兵,展开伤员转运和物资运送工作。
为保证空中救援通道通畅,成都军区空军于地震后迅速派出救灾应急指挥组带领800名官兵,紧急赶赴灾区架设对空通信设备,开辟救援运输直升机降落场。
除此之外,在地震救援中,武警交通部队出动专业道路清障设备,协助地方抢通灾区道路。成都军区联勤部出动净化水车、炊事车等设备,为灾区群众提供生活保障。
有效协同,提升效率
72小时黄金救援期,灾区的救灾力量并非越多越好。如何协调救援力量,将救援效果最大化,考验救援体系的整体协调与配合能力。
为满足救灾需要,解放军出动多架次运输机、直升机赴灾区运送伤员、物资、救援人员并执行空投食品任务。但受高山阻挡等影响,地面雷达出现盲区。4月24日,空军出动一架空警-200预警机参与抗震救灾,执行空中指挥、通信引导和领航任务,确保了空中救灾任务行动科学、高效、有序、安全。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部队抗震救灾效率的提升与立体化空中救灾网的建成密不可分。”成都军区空军抗震救灾前进指挥所指挥长蔡伟素说。
4月21日晚的成都军区“4·20”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李作成中将介绍,此次地震救援,成都军区充分借鉴汶川“5·12”抗震救灾经验,共投入地震专业救援、空中侦察遥感和运输、陆航、工兵、医疗等专业部(分)队,在灾区协同行动联合救援。此外,通信、测绘导航等力量采用多种手段保证灾区通信顺畅,有效提高了救灾效率。除了军兵种之间的协同,此次救援中,军地合作亮点突出。军队和地方之间建立了联合指挥部,进行分片分区,职责分工明确,协调有序。
地震发生仅18分钟后,成都军区某气象水文中心和四川省气象局按照军地联合保障协议,相互全面共享和开放相关气象资料,缩短地震灾区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间隔,及时提供灾区附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实时数据。
同时,军地专家还在24小时密切监控四川省气象局设在成都、乐山两地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一旦遇有影响部队机动输送和直升机飞行的危险天气情况,及时通报相关救灾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