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瞭望》:中国速度的救援

2013年04月28日10:0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第一时间侦测灾情

借鉴此前地震救援的经验,中国军队在此次救灾中更加重视灾情侦测。

4月20日9时18分,成都军区两架直升机从四川夹江紧急起飞,赴灾区勘察灾情。随即,海军某飞行团“奖状”中队的遥感飞机从四川绵阳机场起飞,赶赴芦山上空执行空中遥感探测任务。

几乎同一时间,空军连续出动侦察机,实时传回灾区高清图像。在外层空间,还有数颗卫星及时变轨,执行灾情动态监测。

此外,第13集团军某特战旅侦察分队携带无人机、战场电视等新型信息装备,迅速搭乘直升机直抵震中。获得的重灾区震后高分辨率航拍影像图,有效帮助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进行救灾力量分配等工作。

“运用各种手段侦察,搞清了灾情,确定了用兵的方向。”李世明上将说。

“从这些高分辨率航拍图上,我们可以迅速判断出哪里山体滑坡,哪里受灾严重,哪里道路中断。”成都军区参谋长周小周说。

周小周少将介绍,指挥决策快、部队行动快、到位展开快,是部队这次抗震救灾行动的显著特点,“这得益于我军已经初步构建起的覆盖面广、精确度高、迅速及时的空中情报信息体系。”

“北斗”部署救灾任务

芦山地区山高沟深、地形复杂,通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由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使用,抗震救灾部队的指挥控制、通信联络难题得到解决。

第13集团军某炮兵团参谋长郎安武说:“北斗终端系统配备到了班排一级,指挥部可以随时掌握分散在各个救灾点上的官兵情况,并向他们部署任务。”

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北斗系统就已初步发挥作用。此次救援,总参于20日下午为抗震救灾部队紧急配发和增调500余台北斗终端装备。在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的作战指挥大厅,宽大屏幕上,携带北斗装备的各救灾部队番号、行进位置清晰可见,救灾指挥部通过北斗装备发送的一条条指令也不断滚动显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组成员刘经南介绍,通过北斗系统,可以实现救援部队的定位,以及救援部队与指挥中心的信息传递。特别是在通信设施完全被破坏的情况下,北斗的重要性尤其明显。

此外,刘经南说,部队救灾时需要寻找更便捷、无阻碍的小路。利用北斗接收机可以精确寻找小道,为救援大大节约了时间。

事实上,第13集团军的救灾部队在到达电力、通信、道路都完全中断的宝兴县时,正是依靠北斗装备与军区指挥部进行联络,确保了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该部队官兵说,当时灾区边远乡镇移动通讯全部中断,上下联通全部依靠北斗系统。上级通过该系统能及时掌控部队执行任务的具体位置,部队也能通过该系统实时了解自己的方位。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