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上海市民文化节倡导社会力量自主操办,203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首度满载运行

基层文化场馆 怎样告别“空心”

记者  曹玲娟

2013年04月17日08: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海首届市民文化节上,市民在徐家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参加弄堂游戏家庭比赛。
  人民视觉

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利用率偏低,是文化事业发展中的老大难。从乡村的文化院室,到城镇的剧院馆站,不少地方的文化场馆建成后,却因为缺少有吸引力的“内容”而门庭冷落,造成巨大浪费。内容与阵地,二者之间的渠道并不通畅。

日前举行的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让原本有些冷清的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首次实现满负荷运行,叫好又叫座。如何为公共文化场所填充更丰富、优质的内容,如何让节目与舞台之间的牵手更简单、便捷,进而提高文化“硬件”的利用率?上海的这次实践,或许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编  者  

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已于3月底启动。春、夏、秋、冬4个活动季持续到年底,目标是要让每一位上海市民都能参与至少一项或一次市民文化节活动,参与人次将达到2400万。

对此,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萧烨璎很有信心,“我觉得可以达到,我们要进一步打通内容与阵地之间的通道,让花了那么多力气建成的公共文化阵地有更多项目为百姓服务。”

零门槛

203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首度满载,打造离市民最近的舞台

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胡英霞穿着汉服,与同伴们一起为参观的市民演奏编钟、跳起汉舞,推广她们喜爱的汉文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我们穿汉服的初衷,就是希望有一件民族特色鲜明的衣裳。”胡英霞说。

这是上海石门二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的一场演出。在上海市民文化节活动现场,胡英霞所在的白领社团在这个由张爱玲故居改建而成的活动中心里卖力表演。古朴的砖红色建筑里,从顶楼到底楼人头攒动。

放牛班的春天合唱团,让农民工子弟爱上音乐,带着自信放声歌唱;上海首个由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承办的艺术品跳蚤市场也顺利开市,50余个摊位中吉他、素描、面具、艺术铁壶等琳琅满目;在上海华阳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的特殊学生艺术作品展上,17岁的万婕大方叫卖起了自己做的“地球皂”。

数据显示,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幕当天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651场,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市民达100万人次。

“上海从来不缺文化活动及各类文化节,但从没有一个节日能像市民文化节一样包含如此多的活动类别且如此‘接地气’。”有市民如此评价。

给百姓更多出彩的机会,也为市民享受文化艺术活动打造“零门槛”。“市民文化节这个平台是给市民大众的。我们的报名点、初赛都设在老百姓家门口,就是希望更多市民都能有所参与。”萧烨璎说。

此前,石门二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的社区活动虽多,但更偏重于老人和儿童,该中心主任韩乃琳并不满足。“我们所在的静安区,白领上班族特别多,因此我们也应该重视为白领们提供更多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项目,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居民的需求。”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