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建新 刘志强
2013年04月16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生为先 带动引领
统筹城乡发展
4月1日,两江新区2013年“农转城”人员首期培训叉车工班在龙兴工业园圆满结束。结业现场,十多家园区企业现场招聘优质学员,原龙兴镇农民张万平与博特林电梯公司签下就业意向协议。
结合企业用工需求,新区为18岁至55岁农转城人员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并鼓励入园企业拿出15%以上岗位给被征地农民。台兴交通去年7月投产至今,已招聘当地群众120余名,超过招聘总人数40%。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先行区,新区直面民生诉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既建设富裕发达的“经济新区”,也建设民众幸福的“社会新区”。
汽车沿两江大道往东行驶,尽头是一座花园般小区,超市、卫生院、幼儿园、体育设施等一应俱全。这个安置房小区有个温馨名字:和合家园。在小区广场,63岁的徐朝会老人正悠闲散步。她原是龙兴镇寨子村农民,一家5口人,种着4亩地。去年7月,老人一家分到了两套安置房;一套100平方米自住;一套50多平方米可出租。
在建设安置房时,新区创造性地把用地性质由以往行政划拨用地变为国家出让地,按照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环境好、配套好、物业好“六个好”进行建设,变农民安置房为定销商品房,不仅大幅增加了安置农民财产性收入,而且促进了社会和谐。
新区把开发开放过程作为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实施就业、社保等一体化政策。同时,努力做好安居、上学、看病、就业、环境等老百姓最忧、最急、最盼的难事和大事。
国家赋予新区的定位决定它要打好“两张牌”:一张是“做大做强做优自身”;一张是“辐射带动引领周边”。新区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就主动引导众多零部件商在周边区县布点生产。随着新区建设逐步成型,在金融、贸易、会展、信息、物流等方面联动发展的态势将越来越明显。
生态友好 产城联动
建设美丽两江
3月28日,市民罗江明趁着到悦来国际博览中心参观首展,特地考察了周边环境。拥有气势恢弘的博览中心,布有五星级高档酒店,连着城市中心公园,加上眼前日夜奔腾的嘉陵江,让罗江明对悦来新城很看好。
两江新区从一开始就确定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集“物”,还要聚集“人”,本质是要走一条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即便在工业园区,也坚持“产业园、创新园、物流园、生态园、家园”的“五园合一”建设理念。
在新区,环境的改善、商贸的配套、教育的先行、文化的支撑乃至软实力的培育,被提到与产业发展同等高度。一些重要城市功能正有条不紊布局和完善:江北嘴、悦来、礼嘉、龙盛4个城市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两江艺术中心已开工,国际教育城加快建设,国际品牌港、中欧商贸城有序推进。
水土工业园近60平方公里,一座丐子石山被保留下来,建成了观景公园。一半山水一半城。新区1200平方公里,山地、水域及原生态面积达650平方公里,超过五成,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业、城、人的和谐。
新区在开发建设中,坚持投入率、产出率、税收率、影响力标准,严把环境准入门槛。国内某知名日化企业,因环保排放不达标,被一票否决。另一家知名医药制造企业环保本符合要求,但生产时会挥发酒精产生异味,而其选址靠近中科院重庆智能研究院,最终也被婉拒于门外。
经过3年强基固本,新区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2012年,新区实现GDP1476亿元,同比增长2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49亿元,增长27.2%;进出口总额213亿美元,增长200%。一个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聚集、生态宜居的新区正崛起在内陆腹地! 制图:张芳曼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