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变通的方式,喝茅台就是一例。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喝茅台把商标先撕下来,更为隐秘的办法则是,把茅台酒倒进矿泉水瓶,同时严禁任何人拍照。食堂也是如此。某国企老总宴请几名省、市官员时,把地点改在单位食堂的包间内。参与饭局的徐宁生事后有两个感叹,一是“政府的人真能喝”,二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请客都请到食堂来了”。(据3月27日南京日报)
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八项规定,并承诺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中央领导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习近平到基层视察时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不铺红毯,并与群众相伴而行,住普通酒店套房吃自助餐;李克强出去考察时也是轻车简从不封路不清场不管制,并现场解决群众和基层提出的“恼火事”,同样住普通客房吃自助餐......
然而,某些政府及国企官员,官虽不大派头却不小,总喜欢阳奉阴违——台上是人台下是鬼,总喜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在执行上级的政策时,不是选择性地执行,就是变通性地执行;不是象征性地执行,就是欺骗性执行;不是附加性地执行,就是对抗性地执行。除此之外,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地位与身份——不是铺张浪费、公款吃喝一番,就是到处游山玩水玩女人,走时还要满载而归。“干部下乡,鸡鸭遭殃;小车一响,百姓心慌”、“组长下田头,耕牛在前头;村长下田头,手里有烟头;乡长下田头,秘书在后头;县长下田头,记者抢镜头。”群众这样讽刺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有这样的人和事。
我就在想,那些喜欢吃山珍海味喝茅台喝洋酒且喝的醉醺醺的,喜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官员,他们受党的教育培养多年,又赢得了上级和群众的信任,被提拔为拥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并且领着较高的工资福利,理应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素质,理应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应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怎么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款吃喝,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受贿呢?
再说,这些官员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相比,人家下基层都从不摆官架子,都能住普通房间吃没有酒水的自助餐,都能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其他官员为什么不能呢?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变着戏法大肆公款吃喝玩乐呢?难道不吃山珍海味不喝茅台和洋酒就会死人?既然想显示自己高贵的身份与地位又能喝酒,那为什么不自掏腰包呢?既然有种不怕中央的八项规定,那干脆就到高档酒店去吃喝好了,何必偷偷摸摸地跑到单位食堂的包间里去当缩头乌龟呢?
某些人披着共产党员的皮,做着共产党的官,领着国家和人民的俸禄,却不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变着戏法白吃白喝着人民的血汗,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做共产党员,更谈不上“人民公仆”的称号了,充其量只能算着是个混进党员和干部队伍内的“大草包”、“大硕鼠”、“大蛀虫”。对于这样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作案、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败类,不管他们的后台有多硬,不管他们的官职有多大,不管他们隐藏的有多深,不管他们的手段有多么高明,不管他们喝了多少瓶茅台,只要发现一起,就要严肃查处一起,决不能姑息纵容,决不能心慈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进干部的作风,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教育和挽救一批干部,才能维护制度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