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洪亮
2013年02月28日08: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小学艺术教育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说,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开课率偏低,音乐美术教师缺乏,场地器材都受到一定限制。
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认为,广州、深圳等省内较发达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开展得较好,而比较落后的地区开展得较差。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人员也赞同艺术教育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的看法。
还有人举例说,这次来厦门展演的各地团队中,北京的器乐人数最多,为什么?因为北京的家长们为孩子买得起价钱不菲的各种高品质乐器。
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记者采访了前来参观展演作品的厦门市莲花中学初中学生张景尧,他说,班里多数同学都在艺术方面有一技之长,班里搞集体活动时,演奏的乐器既有钢琴,也有大提琴、小提琴、古筝等等,都是同学们自己上台表演。他们的美术老师黄承维还在美术馆给同学讲解一些作品的构图、对比等欣赏点。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学生张泽坤说,他们学校艺术类课程及课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他自己能够“摆平”艺术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冲突。
相对而言,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程普遍开得不齐或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课程由校长分配,校长一般会优先考虑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面对绩效考核,音乐、美术教师的课时往往不足,这也是现实的一种尴尬。
对农村学校来说,当务之急除了解决艺术教师和教学设备短缺的问题外,要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方式,不拘形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让学生终身受益。
艺术教育与升学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一名退休的中学校长这样说:学生音乐、体育、美术课不好,问题不太大;但如果升学率上不去,我明天就可能被市长“炒”掉。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说,艺术教育与升学教育如何均衡发展是中小学校长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音乐、美术课经常被其他文化科目挤占。一般小学比中学开展的好,许多地方为了中考和高考,初二后和高中阶段基本不开艺术教育课。
厦门市公交车队司机钟师傅的女儿就读于厦门民立小学五年级,从幼儿园就开始练习舞蹈和钢琴,起初是为了矫正驼背,没想到孩子对艺术有兴趣,不久前还到台湾进行艺术交流。但钟师傅说,到初中就要她停止舞蹈和钢琴练习,毕竟要争取考一所好的高中啊。
如何既保障艺术教育又不影响升学教育?关键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重视艺术教育,评估、督导学校教育时应该增加艺术教育的内容。
这次展演还暴露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书法、摄影评委的话说就是:有些作品“太老练了”,让人困惑,因为很难判断它真的出自学生之手。这警示我们,艺术教育不能功利化,教师、家长及学生应该真正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学生不一定个个都成为画家、歌唱家、舞蹈家,但是能够欣赏主要门类艺术品的水平高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秘书长谷公胜说,大人可以指导,不可以代劳,我们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弄虚作假最终会害了孩子。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今年将出台学校艺术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加强学校艺术教育若干意见,以促进艺术教育与升学教育并行不悖、共同发展。社会在期盼艺术教育能够“遍地开花”。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