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冀 业
2013年02月16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 |
![]() |
鸟尊,西周,2000年曲沃晋侯墓地出土。 |
![]() |
龙形觥,商代,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 |
![]() |
“刖人守囿”车, 西周,1989年闻喜上郭村出土。 |
![]() |
铜牺立人擎盘,战国,长治分水岭1965年出土。 |
![]() |
玉组佩(局部),西周,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出土。 |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宛如星河,照耀着现在,也启迪着未来。希望本版推出的“美哉·华夏博物之旅”栏目如一个窗口,能让读者朋友通过博物馆和宝贵的古物遗存,领略五千年中华文明之辉煌,领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力量。
——编 者
如若你第一次来到华夏文明发祥地山西,那么参观山西博物院,很可能是感受这片热土人文风貌最便捷也最深刻的方式。数千年来山西的“宝贝”,都集聚于此。
山西博物院始建于1919年,如今的现代化新馆2005年在太原市汾河西岸建成开放。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由主馆和四角辅楼组成。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诠释了古人对建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审美取向(题图:山西博物院外景)。
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藏品40余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有青铜、玉器、雕塑、壁画等几类精品。
博物院主体建筑共四层,分基本陈列展览和临时陈列展览两种。
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位于第二、三层)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位于第四层)构成。它紧紧抓住山西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亮点”重点展示,并打破传统陈列模式,以物代史,史物结合,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山西独特的贡献。
山西博物院的临时陈列展览多在展厅一层。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山西博物院的部分“镇馆之宝”。
(注:标题中平阳、蒲坂、安邑即为现今山西临汾、永济、夏县一带)
晋魂之源
鸟 尊
《周礼》曾记载周代宗庙礼器有“六尊六彝”,“鸟尊”即是其一。
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叶封弟”,将自己的同胞弟弟叔虞封到了古唐国。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承封地,因唐地境内有一条晋水,燮父开始称“晋侯”,并最终将唐国改名为“晋”,燮父成为第一位晋侯,开创了晋国将近600年的煌煌伟业。鸟尊这件高规格祭祀礼器的拥有者就是第一代晋侯燮父。
公元2000年,鸟尊于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考古学家们最终确认这就是燮父的墓葬,从而排列出了从燮父到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晋文侯共九代晋侯的清晰世序,这不仅澄清了晋国始封地的问题,而且也弥补了晋国早期编年和史实的阙疑和空白,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鸟与象,是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尤为晋人所钟爱,此器构思奇特,将两种动物形象完美融合为一体。整件器物以昂然直立的大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大鸟头部微微上昂,双眼圆睁,高冠直立,体形丰满。大鸟的尾部下弯,渐变形成象鼻,象眼象嘴俱全,活灵活现,且又形成器物的第三点支撑。在鸟尊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腹内和盖内均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表明了这是晋国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重要礼器。鸟尊的颈、腹、背部饰有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有云纹,尾部饰有羽翎纹。奇特的是,鸟嘴上喙可自由启合,倾倒酒液时自动开启,复位时自动闭合,设计十分巧妙。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