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古史有言: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

美哉·华夏博物馆之旅:文明曙光辉映三晋

记者  冀  业

2013年02月16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鳄鱼纹饰

  龙形觥

  “觥”是一种盛酒器,出现于商代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该器最为可贵的是,它的装饰花纹中,惊人地出现了鳄鱼形象,觥的两侧前端,均阴线雕刻有鳄鱼纹(鼍(tuó)纹),这在国内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除此,器身还有两只与鳄鱼相背而行的夔龙,令整个器物充满动感。

  该器整体宛如一艘停在水里的龙舟,龇牙瞪目,凛凛威风。头上双角峙立,背部覆以长盖,盖上饰以一菌形纽,两侧均有两个贯耳,底部铸有圈足。龙形觥高昂的口部与腹腔中通连接,若要倒酒,只需捧起它的腹部逐渐倾斜就可以了,身体两侧的贯耳则可能是在加热时悬挂使用。

  鼍,亦称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动物,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但这件出土于山西西部黄河沿岸的3000多年前商代青铜器上,竟出现鳄鱼纹饰。莫非,当时黄土高原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地,鳄鱼徜徉?

  龙形觥独特的造型与花纹装饰,是商代方国文化的代表,与同时期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相区别。当时,商王朝以亳都(今河南境内)为统治中心,统治着方圆千里的土地。在中心区域之外,有许多小的方国与商朝并存,它们不断吸收中原文化,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据文献记载,在今山西西部的吕梁山、黄河沿线有鬼方、甫方等方国,龙形觥有可能是他们的遗物。

  机械玩具

  “刖人守囿”车 

  何谓“刖人守囿”?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五种刑戮。其中“刖人使守囿”,即受到锯足刑戮的人,让其守动物苑囿之门。“刖刑”,是砍掉受刑人左脚的一种残忍刑罚,“囿”指专门为王侯贵族饲养各种珍禽异兽的苑囿。

  这件1989年出土于山西省闻喜县上郭村的西周时期的国宝“刖人守囿”车,正是“刖人使守囿”的生动体现。在这个通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仅用一只手掌就能托起的小型青铜器件上,一辆车的形象跃然眼前;在车的一侧门扇上,站立着一个头戴尖帽的“刖人”,他的左脚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在他所扶持的车身上,铸造了大大小小一共14种动物形象,飞禽走兽,猴、鸟、虎、豹,这正是只有贵族才能观赏、围猎的园林——“囿”的形象表示。全车可转动部位有15处,如门栓从刖人右臂腋下穿过,可来回穿插,控制门扉的开闭。

  更令人叫绝的是车箱盖上的四个尖喙小鸟,用手一拨就轻巧地转动起来,有的甚至轻轻吹一口气,就能转动起来。在修复过程中,专家们发现鸟身内部有顶针装置,能转动但不能取下小鸟。小鸟肚内灌铅,使重心下坠,上轻下重,所以旋转起来非常灵活。铜车制造之初,完全可以因风自转。这四只鸟应该是我国“相风乌”即“侯风仪”的祖型。

  该车是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和机械制造水平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如此精巧复杂之青铜器,真正用途是贵族用以盛放杂器的一件小方盒,巧夺天工的设计只是为了增强把玩时的娱乐性。

  待解之谜

  铜牺立人擎盘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战国时青铜器的主要功能便是祭祀与征战,“牺”便是对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

  1965年,山西长治分水岭126号墓出土随葬品总数达700余件,其中一件保存完好的铜牺立人擎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现展出于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厅。

  铜牺立人擎盘,由牺兽、宫人和镂空圆盘三部分组成,整体造型是站在神兽背上的一名女子正举着一个镂空的圆盘。神兽装饰华丽、神态柔和;女子衣纹清晰,发丝根根可辨。更令人称奇的是,她举着的圆盘至今仍然可以随意转动,而在她手中长握了2000多年的圆柱竟然还可以拆卸!在通高仅14.5厘米的器物之上能够设计制作如此精致完美的画面,令人称奇,体现了中国青铜器制作技术的卓越水平。

  宫人所站牺兽,是由古代匠工结合各种动物形象创造出的一种兼具猪、牛、熊、鼠等造型的想象中的“动物”。有学者曾认为“牺”可通“犀”,意即犀牛。但是随着近年来文物考古发掘,尤其是墓地貘尊的出土,似乎可看出牺兽的原型或许就是曾经生活在中国北方后遭灭绝的貘。不仅牺兽是个谜,整个立人擎盘器具有何功用,尚待研究。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