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时代问答》第十三期嘉宾张文显:法治中国 砥砺前行(上)

2013年02月16日10: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键词:

第二部分 法治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短片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解说词】2011年3月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吴邦国委员长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我国现行宪法以及相关法一共有39件,民商法一共有33件,行政法有78件,经济法有60件,社会法有18件,刑法有1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有10件,一共是239部,构成了我们现行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主持人: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说是会议的热词和一大亮点。对此张教授怎么看?

字幕:中国法治建设快速发展

张教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道路,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法治建设的历程,所以2011年我们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实现有法可依,这是了不起的结果。群众的法律意识,群众的法治思维,达到的一种程度,我觉得也是巨大的,现在人民群众,普通的老百姓都习惯于用权利的眼光来审视法律,我的权利在法律当中得到体现没有,法律规定我的权利,政府是不是给了有效保障。我受到侵害的权利能不能够去起诉?能不能够得到救济?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已经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

主持人:法律意识深入人心,而且对法的理解和思考也更加深刻了。比如说就有人就指出来我们法律当中目前存在一些“死法”、“笨法”和“恶法”,这个具体怎么解释?关于这样的法律是如何处理的?

张教授:我觉得这就是网络一种非常好的语言。

主持人:很生动的语言。

张教授:“死法”就是说长期不用,比方说刑法原来的一些死罪,从来就没有使用过,所以在刑法第八次修改的时候,去掉了13个死罪罪名。

主持人: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那“笨法”呢?

张教授:那“笨法”就是说有这样一些规定,但是,它没有有效地去调整社会关系,这个法律规定得很粗糙,规定得缺乏有的放矢,过于笼统、笨拙,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把它称之为“笨法”。“恶法”也是一个法学上的一个专用的术语,这个“恶”不一定是“邪恶”的“恶”,我们讲“恶法”一般是指这个法律规定不公正,或者这个法律可能导致对人权的侵害,还有我们在有关交通事故当中对伤亡人员的赔偿,城市居民的赔偿额要大大地高于农村的农民的赔偿额,我们也有类似的司法解释,导致了“同命不同判”,所以后来这个规章和司法解释也都做了修改。所以我们是在不断地废除、不断地清理、不断地修改这些“死法”、“笨法”和“恶法”,使得我们的法律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有效。

短片四 孙志刚事件终结“收容遣送办法”

【解说词】2003年,27岁的武汉青年孙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在广州被派出所民警误作为“三无”人员送至收容所,遭8名被收治人员殴打致死。此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除了相关人员的刑事和行政处罚外,最终还导致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炉。

主持人:孙志刚事件可以说是我们国家近年来法治历程当中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案例。这个事件最终促使了国家改“收容”为“救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张教授:孙志刚事件发生之后法学界和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向中央提出了废止收容遣送办法,这样一个容易导致人权受到伤害和践踏的一个行政法规。后来,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法学界的呼唤和网络的舆情,启动了这样一个修改的程序,废止了收容遣送办法,而制定了救助管理办法,这是中国法治的一个群众、民众推动法治进步的一个典型事例。这也说明法治的进步不单单是政府的推动,更主要的是群众的推动,人民的推动,人民是推动法治进步的主体。

主持人:中国法治在不断进步,我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身边的普通百姓凡事都爱问“这事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

字幕:法治话语深入人心

张教授:十年前,二十年前,像我们媒体上很少有法治的话语。我们过去做过一个调研,我们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媒体报道的一些核心的问题,涉及到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那个时候基本上是道德的话语、政策的话语,很少有法治的话语。进入新世纪以后看看,整个的法学的、法治的话语,已经成为我们媒体当中举足轻重的话语体系。这也是看出来,整个中国法治的进步。

主持人:就比如说我们在电视里面经常看到“维权律师团”这样的词语。

张教授:对呀,《今日说法》、《社会与法》这样一些栏目,还有法治频道等等,都是在向社会传达一种法律信息,传达法治方面的中国声音。

短片五 立法征集意见数不断刷新

【解说词】2011年在全国人大网上进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短短一个月征集到237684条意见,超过2009年至2011年20部法律总和。2012年4月进行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征集到的意见数达到了557243条,创人大立法网上征求意见数新纪录。

主持人:国家制定一部法律,有几十万老百姓建言献策,这体现了什么?

字幕:立法广泛征集民意 体现民主立法

张教授:采取这样一种广泛的、开放式的民主立法的方式,那就能够保证不同的利益和主张,都能够在立法的过程当中表达出来。为立法机关去整合这样一些主张,吸纳这样一些主张奠定了良好基础。我想这个是保障一个法律成为一个良法的、民主的政治基础。

(责编:李放、权娟)

48小时排行榜 |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