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2年网上相继曝出“房叔”、“房妹”、“房媳”后, “房氏家族”又添“新成员”,网帖曝出陕西神木县“房姐”龚爱爱在北京一人坐拥20余套房产,折合人民币近10亿元。这20余套房产的风波尚未尘埃落定,“龚爱爱同时拥有4个中国公民户口”的传闻又传得沸沸扬扬。
“一人多户”的把戏在中国已不是“首次上演”了,龚爱爱也不过是踏着“前辈”的足迹“前行”。此前,山东“房媳”双户口、郑州“房妹”全家双户口、原云南省委书记高严三个身份证、四本护照等事件都已见诸报端。为何在户籍制度尚属严格的中国这种“一人多户”现象却屡见不鲜?为何这些“特权人物”往往拥有多个“一户难求”的北上广户口?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制度方面有漏洞。中国的户籍制度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落后的户籍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态势。以最炙手可热的北京户口为例,拥有一个北京户口,就等于拥有了更先进的医疗条件、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附着在户口上面的优厚条件自然具有无穷的吸引力。然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更新的滞后,让少数钻了空子,有了占有较多社会资源机会,成为“一人多名、一人多房”的“多面人”。
监管方面有缺失。虽然中国是法治国家,但人情的干预作用往往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权力监管方面,还期待更为成熟的监管体系。权力过度集中而又缺乏严明的监督,就容易产生“权力寻租”,滋生监守自盗的“苔藓”。、
技术方面有欠缺。现有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漏洞是信息比对和碰撞作用较弱,无法从技术上识别“一人多户”。而且不同行政区域和不同户籍管理系统之间也存在着信息壁垒,对查处跨行政区的“一人多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贪官莫要效“狡兔”,群众眼光如炬,任你“三穴”也不能藏身。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新一代领导人在反腐倡廉问题上频频发声,一个政治更加清明,制度更加完善,国运更加昌隆的小康社会宏图上,不容半点污渍,“狡兔”之行只是“王木匠做枷——自作自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