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行中国人在欧洲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的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在全社会掀起反对浪费的热潮中,这则故事发人深省。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花钱消费是个人自由,浪不浪费他人无权干涉。殊不知,浪费行为的“溢出效应”侵蚀了社会资源,浪费就不仅是个人领域的事情,更关乎公共利益;厉行节约也不仅是一种个人私德,更是一种社会公德,从这个角度看,厉行节俭、人人有责。(2月5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浪费是极大的可耻。毛泽东说“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听老人们回忆“三年困难”时期,有多少人因为缺粮被饿死,哪怕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都还经常挨饿。经历了痛苦的人们能够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然而,有些人却好了伤疤忘了痛,尤其是那些没有经历挨饿生活的人们,往往好面子,好排场、相互攀比,上饭桌就使劲点菜,不管吃得了还是吃不了,常常是余下的比吃掉的多很多,形成极大的浪费。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那是多么地让人痛心。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27期《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作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民族历来就是勤俭节约的民族,有着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务必珍惜粮食,反对浪费。在饭桌前,要多想想劳动人民为获取粮食的艰辛,多想想还有多少人还吃不好、吃不饱,多想想浪费的是国家和社会的财富,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金钱。
厉行节约,是人类应该保持的美德。文章开头的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钱是你私有,但食物是人类共有资源,虽然吃饭的钱是你们的,你浪费资源,必受法律处罚。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为狠刹浪费之风催马加鞭,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厉行节约的表率,要引领全社会爱惜一粒粮、节约一分钱的良好风气,从小处做起,从自己做起,让厉行节约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特别是春节期间,要大力倡导节约理念、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各种奢侈浪费行为,做到文明过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