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新闻报道--人民网

    陈华明的扶贫工作取得一定实效。至2012年底,三社村贫困户平均年收入,从原来的1000多元,提高到6689元,脱贫率达100%;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0元增加到现在的10.8万元。陈华明还利用渠道在侨界宣传“双到”工作,筹集捐款20万元对三社小学进行升级改造。

头条人物
  退休大校徐宗元:扎根老区扶贫 为一句承诺当13年义工
  由繁华都市到山区小镇,从大校政委到村民帮手——原武汉警备区政委徐宗元退休后,13年坚持为贫困老区当义工,足迹踏遍全镇187个自然村湾,写出了30余万字、60份调查报告。这里,不是他的家乡、没有他的亲人,但却有3万名他时刻挂念的“穷亲戚”。当地村民发起“老百姓心中最可敬的人——徐政委”签名活动,数千村民踊跃参加,称赞他是“凤凰赤子”。【详细】

  187个村湾留下足迹 写30余万字调研报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3年来,徐宗元徒步走遍了19个行政村187个自然湾,他走村串户,与村民谈心,写出了3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老徐说,只有了解每块土地的特点,才能知道哪里适合种什么。只有走村串户,才能真实了解到村民的困难和想法。为了找准适合凤凰镇农村产业发展项目,徐宗元翻山越岭,向专家咨询、与村民座谈。渴了,就到老百姓家要口水喝;饿了,吃一点自带的干粮。【详细】

  徐宗元:“干部不能以权谋私,但可以以权扶贫”
  “我感到,党员干部不能以权谋私,但可以以权扶贫。”徐宗元说。曾经的身份为他提供了不少便利。凤凰镇上的烈士陵园亟待修缮,他带着镇干部找到熟识的民政局局长,开门见山地说,“拨点钱,把烈士陵园修一修吧。不但痛快答应了,还请我们吃了顿饭。”他乐呵呵地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熟悉的人有的退休、有的调离,失利的次数也不少。【详细】
党员风采
追记驻村干部陈华明:人一定要有感恩的心
  1月28日22时02分,广州市侨联扶贫干部陈华明,因肺癌晚期,积劳成疾,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去世,殁年46岁。2011年9月,他被市侨联选派为驻梅州市丰顺县建桥镇三社村扶贫干部。一年多来,当地百姓亲切地叫他“侨联叔叔”。
  陈华明的扶贫工作取得一定实效。至2012年底,三社村贫困户平均年收入,从原来的1000多元,提高到6689元,脱贫率达100%;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0元增加到现在的10.8万元。【详细】
杜玉潭:一切以群众满意为标尺
  他一个人拿着扫帚走上街头,从凌晨1点半扫到中午12点;他利用假期“暴走”4天,逐条排查所有巷路的垃圾积存数量,调研应对管理办法;为了抓好“门前三包”环境卫生工作,他“摸”清城中村6800个临街网点垃圾排放盲点症结;他淘树、淘砖、淘石,用别人不要的“废弃物”建成4个城市公园和50多处街头绿地。他叫杜玉潭,沈阳市于洪区城乡管理局局长。 【详细】
代丙华:移民村里最操心的人
  “今天又卖了400多块钱!”3日,看着自家大棚内一排排长势喜人的蘑菇,略显腼腆的代丙华笑得合不拢嘴。代丙华所在的天门市白茅湖棉花原种场代湾村,71户、296位村民全部来自丹江口库区,43岁的他是村支书。临近春节,不少移民如代丙华一样正在自家大棚忙着打理菜地,盘算着卖个好价钱。穿过别墅般的居住区,一大片薄膜大棚格外打眼。【详细】
身边的感动
记云南镇雄县山体滑坡灾区冲锋在前的党员们
  灾害,摧毁房屋、摧毁家园,却摧不垮镇雄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带领群众抗击灾害的坚强意志。把危险留给自己。
  “要不是武孔俊,现在你们恐怕见不到了我们了。”房屋被摧毁的村民谈起避险时的情况,还心有余悸。夜间巡逻、发出灾害预警,呼喊群众撤离……常年在外从事公路、隧道建设,有着丰富地质知识的共产党员武孔俊,回家后就这样始终坚守在灾害监测一线。【详细】
吕南海:“关键时刻我就一个念头:救人”
  随和、朴实,这是1月29日记者在岑巩县见到吕南海的第一印象。由于在岑巩县思阳镇大榕村新龙组发生的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抢险救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吕南海在去年11月30日省政府召开的第68次常务会议上,被给予记一等功。面对这一荣誉,吕南海说自己愧不敢当,“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抢险救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详细】
吴涛:“他和老百姓贴得近,老百姓爱戴他”
  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云关派出所副所长吴涛,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性脑溢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公安工作和心爱的家人。
  在27年的从警生涯中,吴涛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态度,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赞扬。吴涛去世后,数百名农民自发前往吊唁,不少群众称赞说:“他和老百姓贴得近,老百姓爱戴他。”【详细】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 编辑:王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