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
2013年02月05日09:28   来源:内蒙古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采用高新技术和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产品向终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路子,突出抓好新型煤化工示范、稀土钢生产、铝后加工、工程塑料的延伸加工,推进优势产业向长链条、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大力培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延伸云计算产业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双百亿”工程,加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地方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积极争取与国家共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质检中心。继续实施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以技术跨越带动产业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草原英才”工程,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组织实施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计划,积极支持各类高新科技园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

大力发展服务业。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示范项目建设、品牌培育和人才培训,重点推动30—50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物流业,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推进物流枢纽、基地和园区建设,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金融业,支持地方法人机构增资扩股和跨区域经营,加快发展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呼包鄂都市旅游圈、海额满阿休闲生态旅游圈等8个重点旅游区域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牧区旅游。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会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全面推进“四个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增粮工程,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其中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面积200万亩,确保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00亿斤左右。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做大做强畜牧业。坚持走建设型畜牧业发展路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天然草原,加快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充分利用秸秆等资源发展农区畜牧业,确保牲畜头数继续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主要畜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坚持产业化带动,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规模化经营,继续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推广专业大户、家庭牧场、联户牧场等经营模式,全面推进奶牛、生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坚持品牌化引领,发挥绿色和特色优势,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生态产品。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加强畜禽饲料添加剂管理。

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在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和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土地和草牧场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基层推广体系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牧业、林业保险工作,加强农牧业生产政策性金融保险体系建设。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质检体系和农户科学储粮等基础设施,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农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推进农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把扶贫攻坚摆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全面启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以产业、项目和教育扶贫为抓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发挥好扶贫对象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提高城镇化水平。科学修编、全面实施城乡总体规划。结合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城镇合理布局,优化形态设计。组织实施呼包鄂城市群、乌海及周边地区城镇规划和锡林郭勒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研究制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培育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增强城镇发展内涵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牧区转移人口平等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科学制定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和拓展就业空间的能力。打造一批市政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的重点县城,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抓好建制镇建设,完善交通路网结构,推进农村牧区电网改造升级,加强供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承载产业和服务生活的能力。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加快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积极参与呼包银榆经济区建设,推动呼包鄂一体化发展,优化区域内城市、园区和产业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对接互通,引导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产业互补联动,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支持东部经济区加快发展。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做好重点产业基金筹建工作,加强重大项目和相关政策的争取,推进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加大对基础薄弱地区支持力度。深化北京市对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的对口支援,继续做好鄂尔多斯市对口帮扶兴安盟工作。扶持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五)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强化职业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大企业更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就业容量,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政府投资项目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认真做好转移进城农牧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并解决好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有关政策,加快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增加农牧民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做好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扶贫工作的衔接配套工作。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因灾因病致贫家庭、贫困大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护理和生活困难补贴发放工作。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积极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5万套,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完善分配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至少达到12万套。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推进教育重大改革和重点发展项目。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师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补助范围实现全覆盖。加快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及重点学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继续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农村牧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推进蒙中医药事业发展,启动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大厦、康复疗养中心等自治区本级重点卫生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

(六)繁荣发展文化,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步伐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草原(农家)书屋建设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好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及方志、文史等各项工作。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战略,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50条意见。加快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重点建设50家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集中集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投入力度,今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支持文化产业专项投入将增长1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抓好非时政类报刊社、重点新闻网站的转企改制,推动盟市、旗县区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现“三局合一”。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对保留事业体制的文艺院团、公益性出版社实行企业化管理。选择部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进行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塑造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