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日上午来到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西里二区看望群众,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听完大家的发言,温家宝说,政府工作的好坏都凝聚在民生当中。这些年我为人民群众做了一些好事,办了一些实事,但不足以报答人民群众对我的培养和恩情。我虽然尽力了,但总觉得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心里感到愧疚,时时自责,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和宽恕。(据2月2日《人民日报》)
按规定,本届中央政府到今年3月任期到点。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全会召开前夕,温总理再一次再到基层,征求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体现一种善始敬终的精神。尤其是讲自己“心里感到愧疚,时时自责,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和宽恕”,令人感动,反映出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人们还记得,十年前,温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众望。”十年来,我们虽然历经非典、金融危机、冰冻、地震、泥石流等重重困难,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众志成城的斗志,乘风破浪、披荆斩棘、高歌猛进,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人民实惠最多、社会变化最大的十年。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期待。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还存在不少难点和焦点问题。人们期待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夙愿,还没有完全实现,与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事实上,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差距是发展的动力。在问题和差距面前,敢不敢担当,敢不敢负责,是“推功揽过”,还是“揽功推过”,这既是一个政治品质问题,也是一个思想境界问题。正因如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增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增强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增强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紧迫感,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把应承担的任务承担好,把应完成的使命完成好。有了这种担当,就可以做到遇到困难不上推下卸,遇到风险勇于靠前,出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群众满意无止境,干部追求有目标。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导干部就要始终保持一种愧疚和自责之心,激励自己勇于面对、敢于担当、善于负责,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作施展才华、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平台,做到不负党心、不违民心、不愧良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