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4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不能只靠机关办文,还需要自己盯在网上 |
![]() |
与沉下身去调研一样,实时互动同样是深接地气,使我们能够无障碍接触网友 |
![]() |
萌言萌语只是与网友真诚交流的表达方式,我们努力使自己的服务内容与网友更贴近 |
![]() |
运用新媒体形式,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就是要更透明、更实用 |
不过两三年时间,政务微博已呈遍地开花之势。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政务微博迎来新机遇,既当好感知民意敏锐的触角、传递政声有效的手段,也成为作风转变生动的窗口。本报记者年前走进几家政务微博,听听他们背后的故事,感知其中蕴含的作风转变的思考与实践。
@广东政法:尽力回复每条留言
记者 吴冰 邓圩
广东省政法委宣传处长应立敏每天一打开微博,都会看到上千个@。他通常是一一点开,并尽可能都回复。作为广东政法委官方微博的管理员,应立敏认为,政务微博良好的口碑来自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真心为民办事,群众从我们一言一行能看得出来。”他说。
作为全国首家省级政法委的官方微博,一年多来,“@广东政法”在乌坎事件、小悦悦事件等30多起重大网络热点事件中发出理性的声音,及时疏导化解了500多起萌芽状态的舆情。
应立敏介绍,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资讯发达,网民众多,群众反映问题的网络信息中约有一半涉及政法工作。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不能只靠机关办文,还需要自己盯在网上,在舆情萌芽状态下,能够及时回应引导。
相比一些“僵尸”微博、“高高在上”的微博,应立敏介绍,广东政法微博定位在:一是及时公开而非情绪化。及时发布公开法治新闻和惠民便民信息,慎重回复每一条网络留言,从不发表任何个人情绪和观点,始终保持网友评论的“庄重”形象。二是当服务者而非管理者。认真倾听民生诉求,平等对话沟通,解答网民法律问题,为广大“听众”“粉丝”提供热情而周到的服务。至今,对广东政法微博发布的7000多条信息,网上极少有批评声音。三是当引导者而非迎合者。从不为追求“听众”“粉丝”数量去盲目迎合网民,而是针对一些可能产生误导舆论的信息,及时进行回复,引导网民用客观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避免虚假信息和流言散布。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