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林平
2013年01月23日08: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图为面谈会现场。 |
核心阅读
预算公开,事关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各种年底突击花钱、拍脑袋工程之所以频繁重复上演,就与预算编制得不够精细有关。但预决算的封闭运行,公众知情权的缺位和支出部门的利益纠结在一起,让预算公开从一个专业问题变成一个体系性问题。
不过,便于监督只是预算公开的结果。本质上讲,预算公开是政府就公共财政支出情况向纳税人交底。要不要公开,不取决于是否存在质疑。公众在这个问题上的知情权,不该止步于政府告知,还要迈过专业门槛,真正知道每一笔财政资金用在哪里、是不是符合规范。因此,预决算公开需要配套的制度设计,尤其是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信息披露方式。
而在信息披露普遍不充分的情况下,让公众代表直接参与讨论项目预算,有助于改变预算信息单向传播的缺点。但预算的专业门槛,会带来一个两难问题:随机选择的代表也许缺少足够的专业水准,专业人士又不一定有充分的代表性。
无论如何,预算以某种方式公开是必然趋势。广东佛山顺德区2013年的财政预算,选了两个民生项目试水“参与式预算”,作为政府决策参考。他们打算怎么迈过这道槛?下一步还有什么改革计划?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群众参与是不是走过场?
不“内定”代表,允许市民旁听,邀请媒体报道
每到年底,各地就要定来年的预算。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局申报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经过“二上一下”,日前被上报区政府批准。
跟同时上报的其他项目不同,这个项目经过了一道特殊的程序——24名各界代表对立项依据的合法合规性、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等内容进行讨论,向预算申报的部门提出意见。所有代表的意见,将和预算草案一道上报区政府,作为决策参考。
顺德这次“参与式预算”改革,在2011年11月就有动议。当时,顺德区委、区政府联合发文,提出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3项具体任务——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工作、试行参与式公共预算、完善财政预算的人大审议制度,交给区财税局牵头。
2012年7月,顺德出台了参与式预算试点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从区各部门2013年预算中,拿出两个300万元及以上、关系民生的项目进行试点,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社区群众召开“参与式预算面谈会”,并全程允许市民旁听,邀请新闻媒体报道。
此前,浙江温岭、黑龙江哈尔滨、江苏无锡、安徽淮南和上海闵行区等地都有尝试,但都没有铺开。顺德的试水会不会变成走过场?
顺德区参与式预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财税局局长关世良说:“这是提高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水平的重要举措,绝不是为彰显政绩的走过场行为。”
面谈会代表包括4名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8名专家和行业代表,还有12名社区群众。前者从现成的代表委员名单和专家库中,结合专业领域抽取即可,问题是群众代表如何产生。
9月22日,顺德区财税局网站上贴出公告,没想到最终仅有1人报名。“我们把报名时间延长了一周。并通过有影响的网站、媒体去宣传,还要求村委会、居委会发动。”监督与绩效科科长吴巍说,他们下决心把这个工作做实,不内定代表,更不会去找“托儿”。最终,22名普通群众报名,从中随机抽取了12人。
9月中旬各部门初次报上预算后,顺德区财税局事先没打招呼,就直接发函给各有一个项目入选的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局,要求两部门进一步细化项目。一个星期后,公告就上了财税局网站,还上传了试点项目各自近100页的详细材料。
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局副局长李子庆坦言,以往财政支出项目钱怎么花都是政府内部说了算,现在不但要完全公开,还要接受群众质疑,肯定很有压力。“不过话说回来,怕也没用,横竖都要上!”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