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套话谁都会讲,但是不打粮食
大家回顾一下,凡是群众认可的事情,都是领导自己“真”的把事情做到位了,而且是用心做了。就拿开会来说,经常可以发现,下面参加会议的人东倒西歪,那是因为不在状态,为什么不在状态,是因为台上的人不在状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每次开会,如果领导照本宣科,台下的人不是发短信就是打瞌睡,如果领导即兴脱稿说几句,大家马上支起耳朵来听。
前不久,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据媒体报道,第一位发言的专家开头提到“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就被王岐山打断,他请在场专家少说客套话,言简意赅。交流互动后,王岐山作了一个即席讲话,稿子也没有看。
我现在开会也养成了习惯,开会的前一天晚上我都会自己动笔搞一个讲话提纲,并且认真地把它在头脑里梳理了一下,用自己的理解和话语把它表述出来,认认真真做“功课”,这种方式也是对大家的尊重,会议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如果我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读得像诗一样,有多少人能听得进去?
大话套话谁都会讲,但是不打粮食。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年全市开一个抗旱工作会议,区县都开了这个会,把抗旱的政治意义、重要作用讲了许多,但是执行到村这一级,很简单,村长要求大家拿上盆子,来到地头,只说了两个字:浇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但如果各级领导仅仅是为了落实规定被动地去模仿,最终只能是作秀,群众收到的也是虚情假意。大家需要的是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从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在中国的体制下,只要坐在台上的人能做到,坐在台下前排的人也一定能做到,坐在后排的人一定会做得更好,这是规则,怕就怕在台上的人做不到,还要求台下,这就会出问题。
高层领导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一层对比一层,最终,体制末梢的老百姓一定会感受得到,也一定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