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系列报道之一

见证:地方政府效能如何提升

记者体验,一个举报电话四十分钟没“搞定”

记者  宋伟

2012年12月12日08: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人”出发,优质服务才有着落

政府职能转变,要明确为谁服务。如果政府不将“人”生活的环境纳入政府的视野、当成政府心目中的大事,职能转变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举报电话记者打了40分钟,没有一个单位对举报内容做记录,没有一个单位认为是分内事。追究背后原因,与北京市朝阳区各个行政执法机关在管理上条块分割有关。

以河滩地管理为例,水务局只负责河面以上河堤以内的绿化,河堤以上的不负责。举报人必须先搞清楚乱倒的垃圾是否倒在了距离河面10米以内的坡地上,才能明白举报电话打给谁。 

贾西津认为,“无人负责”是目前政府条块分割的组织架构所必有的后果。

计划经济的政府是“串联”结构,按流程分工,由更高决策机构统一决策、统筹协调;而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并联”政府,按照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公共职能划分政府职责,每一部分充分享有其范围内的决策权、执行权、责任承担,权责明晰,各司其职。政府之间不是划分管辖领地,而是依据法定职能,相互协调。我们目前政府仍然未转变计划经济下的“串联”模式,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政府职能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采访中听到的群众呼声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首先要克服主观性。当政府还不知道民众需要什么、紧缺什么、担心什么的时候,想当然地设计与实施一些服务内容是不行的,即便政府热情再高,群众也不会领情。 

沈荣华认为,服务优质化首先要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如果政府说了做不到、服务打折扣、摆“花架子”,那么,即使供给了服务,也可能劳而无功。政府优质服务还必须理性。有些地方政府服务承诺过度,往往与民众实际需求不符,与自身实际能力不符。这种过度承诺不仅吊高了民众的胃口,还造成承诺与实施脱节,一旦承诺不能兑现,反而加剧公众对政府的不满。

服务型政府主要内容(链接)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公共服务体系既包括对人的生存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也包括改善人的生存状况的支援性公共服务,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扩展性公共服务。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制度保障。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降低行政成本等。

突出政府与社会“双向互动”,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体特征。一方面,政府是主体、主导,另一方面也应该有社会的全面参与,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条件。这意味着要改善政府过程,更直接地面对社会、公众和企业的需求,而不是沿袭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意志来施政。 (解思宇整理)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