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山东济宁购买基本生活照料服务

倾听·行进中的基层回声:城镇“三无”安享福利供养

记者  卞民德

2012年12月07日08: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阅读提示

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对象,城镇“三无”人员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从2011年开始,山东省济宁市通过建立“政府推动、社区实施,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为220名社会散居的城镇“三无”人员购买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将医疗卫生和精神慰藉等服务纳入其中,并将对享受服务人员的审核、中介组织的服务评价等监管工作交给第三方,从制度设计环节开始保证政府的钱花在刀刃上。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在繁华喧嚣的现代都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城镇“三无”人员。

山东省日前发出通知,2013年1月1日起对分散供养的城镇“三无”人员按照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0%分类施保;对社会散居的城镇“三无”人员,按身体状况分为能够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三个档次,由政府向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购买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而早在2011年,济宁市就已经开始探索将220名社会散居的城镇“三无”人员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范围。

有补贴也有照料

220名“三无”人员基本生活无忧

在任城区金城街道兴东社区,90岁的王德兰老人独居的小屋不大,每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火炉散发出的温暖。老人眼睛已经看不太清楚,腿脚也不怎么灵便,但话语依然清晰。多年来,虽有些远亲时常前来探望,但王德兰老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基本生活渐渐难以完全自理。

从2011年11月开始,当地政府从中介机构购买了每月不低于2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来自“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公司的刘新华,承担起了按时照料老人生活的工作。“一般是三四天来一趟,老人有事的话就一两天来一趟,主要就是给她洗洗衣服、打扫卫生、剪剪指甲,和她说说话,反正是她自己做不了的事情我都会帮她做。”按照约定,刘新华每次来,都会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在济宁市,城镇“三无”人员的数量为359人,其中有139人被集中供养。包括王德兰老人在内的220名分散供养的城镇“三无”人员每人每月不仅可领到500元生活补贴,而且可以享受到由政府购买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务。按照每个小时8至10元的标准,城镇“三无”人员每人每月平均花费260元左右,济宁市财政为此每年需支付给服务机构近70万元。

“钱其实没多少,我们的原则就是只要够条件,该救助就救助,该供养就供养,对待这些社会上最困难的人,花钱的时候绝不能斤斤计较。”济宁市民政局局长徐建设说,虽然济宁市在山东省17地市中的财力排名并不靠前,但却在全省第一个“吃螃蟹”,将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亏得大家照顾得好,生活得挺自在,服务员都成自家人了。

——任城区金城街道兴东社区  王德兰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