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聚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②:政府“补课”保公益

——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观察

记者  李红梅  王乐文

2012年12月06日08: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医生的收入不再和处方金额挂钩,而是和处方数量挂钩,医生的技术价值得到体现

“医务人员是否积极配合支持,事关医改成败。”兰孟偃说。在政府全额投入的同时,子长县着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首先是推行以全员聘用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对医院院长公开招聘,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合同聘用、岗位管理。同时推行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将财政拨付的档案工资和津补贴作为基础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岗位工资按考勤发放,绩效工资按绩效评估发放。同时把医院经营利润的30%和财政补贴收益作为效益工资,按考核发放,使医务人员可变动工资占到工资总量的一半以上。县医院同科室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相差5700多元。新的人事制度和考核制度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改革前相比,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加了48%。今年上半年,县医院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21%。

吴建军告诉记者,改革前,医生工资70%依靠财政拨款,30%需要自己挣;改革后,医生工资全额拨付,意味着医生可以无压力上岗。

现在医生的收入不再和处方金额挂钩,而是和处方数量挂钩,医生的技术价值得到体现。

内科主治医生井润婷是1994年到县医院工作的。医改刚刚实行时,她担心自己的工资会下降。很快,她发现自己的工资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为自己是业务骨干,每月增加了1000多元。她发现,医务水平、看病人数量、服务态度等都直接和工资挂钩,发表论文有奖励,获得了荣誉称号也有奖励。

吴伟也有相同的感受,作为普外二科副主任,医改后他每月能拿到6000元以上,比以前多了2000元。因为他是医院的外科骨干,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去大医院进修的机会。他说:“别的医院都是进修期间就给个基本工资,我们医院是工资全给,连进修的住宿费也给包了。”

汉中市汉台区人民医院院长牛江平对记者说:“以前医院靠‘三角债’来保证人员工资,去年人员支出达到3000多万元,压力非常大。没有政府的大力投入,难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了投入,医院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他认为,政府增加投入,推动了县级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但是,增投入还要结合建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深入开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抓好细节管理,才能让新机制更好地运行。

镇安县人民医院的变化更大。“以前病人转出县外就诊的比例最高达到38%,现在不一样了,县财政投入1350万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还解决医务人员的住房问题,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临床人员由中专学历变成了本科学历为主,人员经费占比逐渐升高。”院长陈训说。

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范兵说:“医改必须平衡好各方利益,包括医院、医生、患者、政府,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点。”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