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立群
2012年12月05日08: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的游泳教练们在训练中。 |
核心提示
在中国体坛,近年来流行这么一句话:“中国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历史性地夺得5枚游泳金牌,贡献了其中4枚的两位“双冠王”孙杨和叶诗文,都是来自杭州的选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中国游泳夺得唯一金牌的罗雪娟,也出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水乡杭州对中国游泳的贡献为人津津乐道。
杭州为什么盛产奥运游泳冠军?在培育好苗子上有何“秘诀”?杭州如何实现游泳的可持续发展?记者进行了探访。
从坐等到海选
人才选拔“万里挑一”,每个年龄段都有一批好苗子,人才梯队建设有条不紊
人们常用“百里挑一”形容一个人才华出众,而杭州市游泳苗子的选拔堪称“万里挑一”。
选材是挖掘和培养人才的第一步。杭州体育局局长赵荣福介绍,过去教练员们习惯坐等家长送孩子来训练,现在他们主动沉下去,走遍杭州市的幼儿园和小学,展开拉网式搜索,选材面更广,出苗子的几率更高。“孙杨和叶诗文都是被启蒙教练从幼儿园中挑选出来的。”赵荣福说。
天水游泳学校训练科科长陈莹在选材上就很有心得,“我一般会在幼儿园午间活动的时候去,孩子们都在操场上玩,协调性和运动能力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些孩子胆子大,敢直接过来和你说话,这也很关键,孙杨就属于胆子大的。”
陈莹说,好的游泳苗子要有聪明的头脑、良好的身体协调性,身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绝对。“叶诗文的身高就不突出,但她那非常特别的大手大脚吸引了教练。”
第一轮“海选”后,全市大约有3000多名小朋友将获得初期培训的机会,3个月后,只有1/5能够留下来,再过半年,又有一半被淘汰,最终每年将有300名佼佼者被分配到各大主教练手中,开始真正的业余训练。一个奥运周期内,杭州市进行游泳业训的青少年有1200多人,这比某些省市全部的游泳业训人数还要多。如今,杭州游泳在从10岁到14岁的每个年龄段都有一批好苗子,人才梯队建设有条不紊。
杭州游泳选手频频出彩,政府部门的推动也功不可没。2004年,杭州市将游泳作为中考体育考试中的一个可选项目,引发了游泳锻炼的热潮。2008年游泳考试又调整了标准,从原来的8分钟游完200米,调整为男生2分20秒、女生2分30秒游完100米,耐力之外强调了速度。虽然考试难度增大,但2012年杭州中考2.2万名考生中,仍有4000多名学生选择了游泳项目,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参加游泳锻炼既可强身健体,又能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一举两得。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