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 旭 侯琳良 马 龙
2012年12月05日08: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蔡华伟 |
阅读提示
提起阅读率,并不新鲜。但阅读指数,所指为何?近来,多地推出自主研发的阅读指数评价体系,左冠一个“独家”,右加一个“首创”,让人觉得虽新鲜,却又有些摸不着头脑。
从“率”到“指数”,其中经历了怎样的斗转星移、更新换代?在既有的阅读量化体系之中,“指数”一脉又将生出怎样的花芽,抑或只是乔装打扮的熟面孔?最关键的是,这一串数字,能否发挥格物致知的功效、勾勒阅读生态的素描、提挈文化产业的走势?阅读指数,正待“深阅读”。
测什么
突破单一指标局限、化零为整,为总体比较开山辟路
不久前,江苏省张家港市发布了“书香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洋洋洒洒7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和87个三级指标,包罗阅读设施、阅读活动、阅读资源等各个方面,有专家称其为“以全民阅读为抓手、第一个覆盖城乡的综合建设指标”。
无独有偶,在11月初,湖南第二次公布了“城市阅读指数”,给省内各市州的阅读情况排排座、张张榜。
“量化”阅读的议题,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成为舆论焦点:13位政协委员联合提出,“将城市阅读指数纳入文明城市指标体系”。
“阅读指数就是阅读率吧。”很多人会把阅读指数简单地等同于某一项指标。但是,相较于每月读几本书、有多少人读书这样便于理解的表述,阅读指数显得复杂许多。
“阅读指数就是一个集合,它把阅读意识、阅读时间、阅读花费等各项具体指标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得出综合反映居民阅读情况的数值。”湖南城市阅读指数课题项目经理、开卷研究咨询部经理薛蕾如此定义阅读指数。
长沙市67.8、衡阳市67.2、永州市66.7……这是今年新鲜出炉的湖南城市阅读指数,也是薛蕾等人的研究成果,反映各个城市居民的阅读水平。
其实,在城市阅读指数出炉之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个颇为知名的阅读调查: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这项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执行的课题,每每耗时半年有余,调查读者接近2万人,走访城市数十个,对于很多关注新闻出版行业的人来说,这项调查结果的公布已是一场“约会”。
阅读率是多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是多少、媒介接触时间是多少、国民平均能承受的出版物价格是多少,这些问题都能在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找到答案。城市阅读指数会不会只是这项调查的微缩版,甚至只是“阉割”版?
“全民阅读调查提供的更多是直观的数据,但是,用于省份或城市之间的比较,并不契合。”薛蕾分析道,如果要比较北京和上海的整体阅读水平,单靠阅读率、阅读量这样的项目,很难说出高下,而阅读指数就提供了整体对比的可能。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