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书博览>>《照照历史的镜子》
《照照历史的镜子》图书连载

中国士人与政治

2012年12月03日16: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士人对政治的理想与现实

孔子、孟子最初鼓励士人从政,但只将从政当做一个手段,目的则是施展抱负,完成淑世济民的理想。然而,随着士人人数的增多,由于品流复杂,很多的士人逐渐抛弃了理想,而将手段当做目的,也就是说,他们把做官视为读书的主要目的。读书为做官,做官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于是大家竞相钻营,汲汲于做官之途。

再加上传统的社会是一元化的社会,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社会上享有荣耀及受人尊敬的只有士人,社会上的注目及荣羡眼光都集中在做官者的身上。如此,所有的才智优异之士,自然就视做官为跃升龙门的不二法门。在那么多人努力汲汲营营的情况下,士人对政治的理想色彩渐渐丧失,他们愈来愈现实。也

当然,并非所有士人都是没有理想、只看重现实的。举例而言,像历史上的魏征、陆贽等都是敢于批评时政、极具理想色彩的人。然而,这种人绝对是占少数的,极大多数的士人做官以后,就会抛弃淑世济民的理想,而视保住官位往上爬为最重要的事。

中国士人对政治的影响

如前所言,中国士人是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他们身居高位,长久以来掌控中国政治的起伏兴衰。中国士人对政治的影响力是无法测量且不可替代的,他们对中国政治的运作当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由于士人重视伦理,反对暴力,他们争取的只是皇位以下的官位,因而,减少了很多赤裸裸以武力来夺取政权的事件发生。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才能有百年以上的王朝。否则,如果大家都要当皇帝的话,恐怕动不动就会有暴乱及夺权的事情发生。所以,士人从政维持了政权的稳定性,这不可谓影响不大。

第二,由于士人重视传统,这就形成了他们强烈的保守性格。因此,在中国历朝中很少有改革的事情发生,所有的一切都是依循传统而行,在政治上保守得不得了。很多政治制度明明已经没有作用了,它还是一直保持下去。举例而言,像三公九卿中的九卿,从秦汉到清朝都一直保持着,其名称也没有太大改变。其实,这九卿代表的是九个不同的机关,它们在秦汉时的确有其作用,但在明清时有些已没有实际作用,却因为“祖宗家法不可变”的观念作祟,这九卿一直到清朝都还保持着。

在这种情形下,往往只有在两个特殊情况下,制度才会有所变革。第一是在改朝换代的情形下改变,第二则是这个制度如果继续存在下去,对这个政权会有伤害时,制度才会有所变革。举例而言,像唐朝初年的租庸调法改变成后来的两税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除了上述两种情形以外,政治制度几乎是不会有变革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历代的改革者,如王莽、王安石等,往往都会被涂上“邪恶”“小人”的脸谱,而那些坚持传统不变的保守士大夫,往往就会被捧为正人君子。是以,凡是改革者大都会遇到很大的压力与挫折。

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从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上的实质进步与变革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是改朝换代以后,所做的制度革新亦十分的少。这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进步的最大阻碍,而其基因则是士人政治。

第三,由于士人逐渐丧失理想,所谓的“治国、平天下”理想已变成口号,他们实质上在意的是争夺官位。这种士人的庸俗化,使得士人矮化成为逐利之徒。于是,中国历来的政治舞台上官场习气十分的可怕,到处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黑暗面。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政治本来就是黑暗的。其实政治是没有所谓的黑白之分的,这是因为传统参与政治的士人太过现实且罔顾理想,才会有这种情形发生。他们只追求现实的官位私利,不顾国家社会的公益前途,因此,才造成传统中国政治暗无天日的状貌,这实在是很悲哀的事情。中国政治在这些丧失理想只重现实的士人长期执政之下,自然就很难有进步变革的事情发生。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士人,其形成是有一定的原因与时代背景的。在中国二千多年的一元化社会里,政治的势力及影响太深远了,所有的一切都是泛政治化与泛道德化,中国政治进步实在太慢了。

中国士人是政治的掌握者,他们在一元化社会里经由参与政治而获得社会地位与尊荣,为了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抛弃理想,结党营私,相互拉拔互为后盾。中国历代的皇帝也有意纵容他们,因为唯有如此,统治者操纵人民才会更为便利。

中国士人与政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他们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者与主控者。因为他们多没有理想性格,故其所谓的“治国、平天下”理念多只流于口号或只见诸于文章而已。他们多只是争取政治地位来发展他们的社会地位,再以社会地位来巩固他们的政治地位。他们的作风保守,厌恶革新,是一元化社会的产物。

(责编:乔业琼、李放)


相关专题
· 群书博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