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提出的重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技术进步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新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和社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信息技术持续影响经济和社会变革
信息技术领域创新极为活跃。自上世纪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每隔五至十年信息技术领域就会出现颠覆性的重大技术变革,而每次的信息技术变革,都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用电器,八九十年代的计算机,本世纪初兴起的互联网等。在人类技术发展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像信息技术这样创新步伐如此迅速、发展活力如此持久、经济社会影响如此之大。时至今日,信息技术领域硬件、软件、内容、服务创新的步伐依然迅速,创新的系统性、集成性特征更趋突出,日益向泛在、融合、智能和绿色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深刻改变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式。信息技术从计算、记录、显示等单一功能和简单应用,迅速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深入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与经济活动的结合,加速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活动的结合,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新手段新渠道,改善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信息技术与国防建设的融合,推动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从机械化走向信息化,改变了战争模式,影响了新时期各国军事变革。
信息技术创新模式重塑了国家创新体系。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孤立、封闭式的研发创新活动。信息网络可以提供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情报资料,信息技术可以进行模仿、模拟、仿真和高速运算,有效提高了创新的范围、能力、节奏和效果。此外,信息技术还激发了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医疗模式等众多领域的创新。通过总结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各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创新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时代,纷纷以信息技术创新引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抢占世界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