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卫群 吕绍刚 贺林平 智春丽
2012年11月28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广州等地重点区域24小时全免费,凸显公共服务性
9月28日,深圳市盐田区“无线城区 数字盐田”项目正式启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深圳分公司预计将在两年内投入资金5000万元,2013年底对盐田重要公共场所进行WiFi信号覆盖,提供24小时免费上网服务。盐田区政府按230万元/年支付接入费用,首次签约服务期为3年。
据了解,对于运营商来说,尽管前期投入比较大,但市场前景还是值得期待。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处处长黄爱萍向记者介绍,深圳将以市场化运作作为无线城市的主体运营模式,鼓励运营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网络支撑平台以及应用支撑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公众免费提供限制条件下的公共类无线应用服务。
为建设对市民有效、完全开放的免费无线网络,广州也采用了“政府推动、购买服务,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目前,由广州移动建成的政府免费WLAN热点数已达360个,市民使用免费WLAN网络不限时不限流量。市民通过手机、手提电脑、iPad等无线终端接入名为“Wireless_GZ”的无线网络,用手机号(三大营运商的手机均可)获取固定密码后,即可实现快捷登录。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市民146万人次,流量超过2224TB。而广州科信局、市交委等也从今年3月开始与运营商联通合作试点公交车覆盖,已有数百辆公交车“尝鲜”。
现有模式效果有待观察,须寻求投入成本和用户体验的平衡
项立刚认为,目前我国城市采用最多的是政府与运营商合作模式:运营商承担大部分建设费用,政府按一定标准向运营商购买服务,用户免费使用。而这一模式要长远发展,政府以什么资费标准购买,企业通过什么盈利渠道收回投资成本,是比较关键的问题。
“现在电信资费每年都在下调,WiFi还与传统流量业务存在冲突,运营商如果看不到盈利前景,积极性不会高。”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指出,如果政府出资难以补偿企业投资成本,免费公共WiFi就无法保障质量,也无法长期维持。
满足公众上网顺畅的需求,不仅需要建设更多的热点,后期还要不断进行网络优化,而这些都需要很大的投入。专家认为,如何找到用户需求与建设维护成本之间的平衡点,是一个模式持续下去应当思考的问题。
专家介绍,为了收回成本,运营商可以在免费上网吸引用户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增值应用类服务进行收费,或是靠广告等方式盈利。
曾剑秋介绍,免费无线网络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大概有四种模式:政府与运营商共建模式、政府埋单模式、广告模式、开放共享模式。
美国旧金山市是典型的广告模式。2005年,该市宣布要提供完全免费的无线网络服务,并选定EarthLink与谷歌公司合作,两家公司承担建设费用,通过精准广告投放获取收益。但网络初步建成后,由于联机速率低、市民难以接受广告模式等原因,最终宣告失败。
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采用的则是政府埋单模式。网络建成后,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和维护费用远远高于预算,政府很快就不堪重负,宣布取消。
此外,开放共享模式意味着全民建网,被认为不易实现。
曾剑秋认为,目前免费无线网络服务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运营模式,因此不同城市要结合各自的实际状况继续探索合适的运营模式。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