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李林森何以为李林森?”
英雄的事迹让人落泪,英雄的精神摄人心魄,英雄的心路引人探究。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李林森可敬可亲的形象在同志们的脑海中愈加丰满和鲜活。大家越是走近李林森,就越能深切地体会到那种触及心灵的感动与震撼。
李林森为什么能这样做?他的先进事迹为什么能在党员干部中产生强烈共鸣?在对李林森事迹和精神的寻访与追寻中,大家找到了答案。
有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给李林森以巨大力量的,一定是心中的信仰。唯有信仰可以持之以恒,唯有信仰可以无坚不摧。李林森是一个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所以他坚定地选择了党和人民,并甘愿为之付出一切。
有的同志说,李林森先后在九个岗位上工作过,无论是做教师、检察官、村官,还是当乡镇“一把手”、市委组织部长,他都满怀激情,用激情来成就他的优秀和卓越,用激情不断拓宽他的人生舞台,用激情来成就他的理想信念,用激情来完美他的一次次选择。“唯有高尚的灵魂,才肯做出出人意料的选择”。正是因为他的激情,这个“肯”才变成了“能”。
有的同志说,李林森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共产党的干部,要懂得报恩,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对得起家人”,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感恩于乡土的养育,他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贫困的家乡工作;感恩于人民的重托,他在洪水来临时选择舍身救人;感恩于组织的信任,他在患癌症之后,选择了隐瞒病情、坚守岗位。
有的同志谈到,李林森始终情系基层、扎根基层。正是有了对基层工作艰苦复杂的切身体会,有了对基层干部酸甜苦辣的深入了解,才让李林森深刻认识到基层在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坚持重实干、重基层用人导向的决心和信心。也正是在不改劳动人民本色,坚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实践中,他不断坚定对党的事业的追求,涵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成长为一名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优秀干部。
大家普遍感到,李林森之所以能够以他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除了组织上的教育培养,还源于他科学坚定的信仰,源于他爱民为民的情怀,源于他追求卓越的态度,源于他宽广无私的胸襟,源于他自制自律的精神。正因为有了这些精神品质,才成就了他一生的卓越、一生的优秀。
“没有语言/却是本读不完的书/不是音乐/却拥有动人的音符/风雨中洗涤出蓝天的情愫/生命把根脉深植在脚下的热土……”这首《雨中的树》,不正是李林森的人生写照吗?
传承——
“我愿做一棵树,一棵雨中的树……”
“李林森在万源市委组织部工作5年,给大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大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他,自觉地向他看齐。”李林森的继任者,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倪欣同志如是说。
在达州,一场以“学习李林森,献力幸福达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正在有声有色地扎实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传承李林森精神。达州组织系统还开展了“学习李林森,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实施“五大能力、五种作风”提升行动,推行“工作预决算”制度,开展“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竞赛,把学习李林森落实在各项具体工作中。
又何止在达州。李林森的先进事迹早已经传遍了长城内外,感动了大江南北。
“作为中组部的青年干部,我们该怎样把李林森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大家一路上都在认真思索。在活动总结交流会上,大家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原定两个小时的会开了三个半小时。
同志们普遍认为,对李林森最深的敬意是学习,最好的怀念是传承。作为中组部的青年干部,要学习李林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始终忠诚于党,胸怀全局,牢记使命,勤勉工作,努力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有的同志表示,我们要像李林森那样,做个对群众有感情的人,把服务基层、造福百姓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每一项工作都要想一想,对基层、对群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基层当作学校,把实践当作教材,把群众当作老师,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以改革创新的成果赢得群众的认可。
有的同志说,李林森是个公道正派的人,他把组工干部的形象看得比生命还重,既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家人。作为中组部的青年干部,要时刻恪守公道正派,倍加珍惜工作、珍惜岗位、珍惜形象。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时刻警钟长鸣,正确对待得失,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大家还谈到,对于青年干部来讲,特别要牢记李林森“追求卓越、习惯优秀”的座右铭,努力把每一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优,做成工作标杆,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足迹,作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业绩。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永远没有终点。同志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洗涤心灵、砥砺品格的感动之旅,要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收获转化为长久的精神力量,深植于内心、躬行于实践,更好地为党的组织工作创新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