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地市领导

杜小明:大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2012年11月07日11:11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杜小明近照。资料照片

11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将迎来60周年校庆。这所矗立在南粤大地上的高等学府,已经在60年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在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当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又将如何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

大学精神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华南理工大学即将迎来60周年校庆,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回顾学校的历史,有着什么样的精神源头和文化传承?

杜小明: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由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工科院系和专业组建而成。这些学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继承和发扬这些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精神文化品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比如学校是在广州石牌原国立中山大学校址上建立的,也就是现在的华南理工五山校区。这个校区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选定的国立广东大学石牌校区,孙先生逝世后,为纪念中山先生,将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中大迁往岭南大学校址,这里就新组建了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时至今日,原国立中山大学建造的大部分建筑都保存使用到现在,依然是学校重要的办学场所和历史文化景观,更重要的是原国立中山大学等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对学校精神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是潜在的、深层次的。

记者:组建成立60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又形成了什么样的精神文化追求?

杜小明:60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在继承历史传统和自身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可以凝炼为“厚德尚学、务实创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这16个字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又有国家时代精神的智慧光芒,更是一代代华南理工人长期实践、身体力行品格风范的结晶。

“厚德尚学”是学校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也是华南理工人共有的精神品质。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始终强调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成德为先、求知为重,注重师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重视培养师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治学态度和人生志向。比如,学校人才培养指导思想首先强调的就是“重人品”;学校明确提出了“学术立校”的理念和战略,强调要把学术发展作为办学兴校的基本导向。

作为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又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华南理工人养成了务实求真、不尚空谈、埋头苦干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学校注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坚持“融入发展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政产学研用合作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自强不息”集中体现了华南理工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积极向上、永不懈怠的精神风貌。在60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攀登教学科研高峰,从成立时的多科性工学院发展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并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根据2012年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结果,学校已经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

“追求卓越”既是华南理工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目标的体现,也是华南理工人的优秀意志品质。早在建立初期,学校就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要办成“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跻身于全国先进院校的前列”;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要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60年来,历代华南理工人都朝着建设一流大学的方向矢志不渝地前进!

文化兴校成为华南理工发展战略

记者:华南理工大学近年来如何重视和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杜小明:学校将“文化兴校”作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和理念来推进实施。2003年,学校明确提出“文化兴校”战略。2012年,学校党委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学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建设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举措。

记者:华南理工大学实施文化兴校有哪些主要举措?

杜小明:实施文化兴校,就是深入地对学校办学理念、制度规范、历史传统、大学精神、校园环境、景观建筑、杰出人物以及校风学风、校训校徽、师风师德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科技文化活动等进行挖掘、研究、提升,提炼出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形成共有的价值理念,并深刻地融入到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载体中,对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巨大的凝聚力和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通过对办学历史的深入挖掘,华南理工大学积极弘扬大学精神。近些年,学校通过启用新校徽、校训,开展校训解读、“大学精神”凝炼、办学历史追溯以及建设校史馆,组织编写校史和名师丛书,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科技成果展、建校60周年办学成果展,举办“我把青春献给您”为在学校工作40年以上教职工颁发荣誉奖等活动,努力让师生员工了解学校历史,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历史和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用大学精神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激发他们爱校、荣校的意识和精神。

学校实施精品文化工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目前已打造出一批校园文化的品牌,包括“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月”、“研究生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邀请杰出校友作报告谈人生、谈创业、谈理想信念等,以及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对学生文化素质和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对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教育部举行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奖评选中,学校获得了一次特等奖、两次一等奖,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校园人文景观有着丰富的育人功能。学校十分重视对这些景观和建筑的保护,并发掘其文化教育功能。比如,利用60周年校庆契机,学校对一批古建筑进行维护标注,为学校先贤塑像、著书立传等。学校也十分重视新建筑、新景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比如大学城校区在规划、设计上就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原样移植著名景点到新校区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焦点新闻
·党政领导干部资料库(测试版)上线
·陈建辉(女)任成都市委常委(简历)
·付康任绵阳市委组织部长(图/简历)
·穗多区一把手换人 新任者均为60后
·周景明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书记
·邵阳发布一批县处级干部任职对象
·金一南:钓鱼岛问题2012年随想
·"胆子大"区委书记落马|"食粥心安"
·黄怒波:坚守“北大人”的良心底线
·组图:毛泽东对十大元帅的独到点评
·一大中央局选举 谁没投陈独秀的票?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李先念之女李紫阳逝世 享年62岁
2.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3.十八大新闻发布会7日举行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
4.组图:住地喜迎十八大代表
5.解密:1955年元帅、大将、上将授衔有啥条件?
6.组图:6日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中外记者招待酒会
7.高清组图:十八大代表陆续抵京
8.红色企业家:老板们是怎样当选十八大代表的
9.关于采访十八大开幕式的通知
10.十八大三看点:政治报告、修改党章、领导层换届

  ·频道精选
组图:十年·党建篇——蓬勃生机 旺盛活力
组图:十年·党建篇——蓬勃生机 旺盛活力
  组图:十年·经济篇——高速发展 续写辉煌
组图:十年·经济篇——高速发展 续写辉煌
 
·各地热议组织工作满意度民调结果五年“四连增”
·十八大前瞻:理论创新,关注分配更重公平
·党的执政能力是如何炼成的
·北京市委组织部发布市管干部鲍雷任前公示公告
·淮安市清河区面向江苏省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
·北京西城区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率达92%

社区论坛·网友声音
"年薪15万"考公务员,是不是明智的选择?
"年薪15万"考公务员,是不是明智的选择?
  揭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成长秘事(图)
揭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成长秘事(图)
 
·“四连增”是组织工作的一份漂亮“成绩单”
·汪洋的荐书单|“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升迁四大因素
·还有几多“房叔”混迹官场|风云女老总咋毁了自己
·公证处主任凭啥拿八十多万年薪?|严惩“揩油”干部
·美6位总统死于贫病交加|民国第一美女被戴笠幽禁3年
·毛泽东一生最柔情时刻|唯一敢当面责骂毛泽东的女人

·理论精粹
2013年国考岗位 “史上最苦金饭碗”
2013年国考岗位 “史上最苦金饭碗”
  调查:收入分配改革 您最希望改什么?
调查:收入分配改革 您最希望改什么?
 
·蔡继明:小产权房也是一种产权 不是偷来的
·党的十八大将修改党章 重大理论写入党章
·衣俊卿为青年荐书——《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衣俊卿谈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
·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政治体制改革要理直气壮地讲
·【调查】收入分配改革 您最希望改什么?
资料中心  
共青团成立90年 中央苏区资料库 辛亥革命资料库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
开国将帅名录·永远的丰碑——革命先辈纪念馆
基础|党史大事记|党史上的今天|党章教程
会议|党的会议|历次党代会|政治局集体学习
文献|领导人文选|历史、当代文献|马列全集
事件|抗美援朝资料|海军博物馆|"五四"运动
专题|历次五年计划|反腐倡廉大事记|口号选编
图集|穿越90年·图说党史|90年90事|阅兵图集
视频|领袖文献片|共和国图像日志|《忠诚》
党史人物3D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