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呼伦贝尔 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故事

2012年11月06日10:09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呼伦贝尔在“发展和美丽双赢”的思想观念变革中,牢固确立了“生态第一”的原则。伊敏煤电公司就是一个样板。

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前身是宝日希勒煤矿。如今,这个现代化的矿山已经没有井工矿,仅有一座年产1000万吨的大型露天矿正在生产。

“公司的煤炭地面生产系统封闭运行,大型洒水车24小时洒水灭尘,建立屏蔽墙和绿化带,使煤炭开采与草原得到有效的隔离,疏干水也实现了达标排放。”伴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来到了露天矿排土场。

排土场上植被茂密。今年,该公司绿化了150万平方米的排土场,种植了100亩生态景观林,建起了100亩的生态公园。“公司打算用三年时间,投资1.5亿元,把露天矿打造成高寒草原采矿—生态修复—复垦绿化—工业观光一体化绿色工业示范园区。”神宝公司的赵雅琴告诉记者。

从沉陷区到露天矿,短短的距离,反差却如此巨大。“退掉资源破坏严重、污染的小企业,引进社会责任感强的大企业,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原则。”在呼伦贝尔经信委,记者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驱车在鄂温克草原穿行80公里,就到了华能伊敏煤电公司。两条空中长廊映入眼帘。“这是公司的煤炭、粉煤回运输系统,煤炭由露天矿直接通过走廊进入电厂,煤灰则从电厂通过走廊回添,整个过程全封闭,没有任何污染。”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说起环保,伊敏煤电公司可谓“多项全能”。静电除尘、疏干水及粉煤灰的循环利用等无一不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截至2011年,该公司完成排土场复垦面积727.86公顷,绿化面积593.31公顷。

伊敏煤电是呼伦贝尔环保工业的杰出代表。而巴尔虎草原上的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则是后起之秀。该公司在绿化、复垦的同时,在国内首次把城市中水用于有色矿山生产,目前,该公司选矿用水全部来自满洲里市的中水。

记者翻阅了相关资料,目前,呼伦贝尔市矿山开采土地面积为164.2平方公里,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06%。“十一五”期间,呼伦贝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1.2%,但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本保持在2005年较低的排放水平。(记者 刘伟 高平 通讯员 江新辉)

(责编:张湘忆(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