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下,易产生自卑感、无用感、绝望感等心理问题,出现“心理贫困”现象。
近一年来,华政团委积极探索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新路径,建造了多方参与的他助体系,提供支持、平台和机会,培育自助意识、提高自助能力,并推动成立贫困生社团——“牵牛花”自强协会,以 “顽强生长、奋力向上”的牵牛花品格激励他们,形成了寒门学子“抱团”互助、助他的体制机制,引导其做正能量的“出口”,传播爱的力量。
一、加强他助:提升自助能力
校团委坚持“眼睛向外”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并发挥自身组织资源优势,形成了社会和共青团共同参与的他助体系,帮助广大贫困学子缓解经济压力,提升自助能力。
1.与校领导面对面,感受爱的激励。校团委搭建校领导定期与“牵牛花”社团学生座谈的机制,在交流互动中了解需求、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2.设立“团团基金”,打造爱的抓手。为了拓展对困难群体的精神和物质帮扶渠道,校团委于2013年11月设立“团团基金”,积极吸纳社会爱心资源,实施青年民生项目群,为贫困生“雪中送炭”。目前,团团基金已募集到50余万元,开展了多项爱心帮困活动,直接资助了800余人次。一是设立重大疾病帮扶专项,为2名患重大疾病的学生提供爱心资金1.5万元;二是开展“爱?回家”专项活动,帮助100余名贫困学生购买春节返乡火车票,获上海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三是推出“爱心餐券”项目,帮助200余名特别困难的学生补充营养;四是推出“爱?高雅”项目,借力上海歌剧院,向489位贫困生送出经典歌剧《雷雨》门票,提供接触和享受高雅艺术的机会;五是关注寒假留校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爱心电话卡、演出券、食品等慰问品。
3.倾斜组织资源,提供爱的平台。贫困学生往往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经济困难演化为自卑等心理问题,参加团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强,缺乏展示平台和参与机会。校团委利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资源,倾斜性地向他们提供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打牢自助基础。今年,“牵牛花”社团成员共组织或参与了8个实践项目、1个“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育项目、1个“挑战杯”创业大赛项目、2个上海市“创新计划”项目,实现全员覆盖。
二、同群互助:缓解心理压力
“同群互助”是提高贫困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模式。目前,“牵牛花”社团共有30余名贫困学子。校团委抓好社团的“领头雁”,并协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形成互助氛围。
1.选强“领头雁”。从社员中选拔心理素质好、领导力强、积极阳光的学生担任“牵牛花”自强协会会长,并指导其组织各类互助活动,带领社团整体向上。
2.培育互助氛围。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力量,组织社团成员开展心路分享会、互助学习坊等活动,培育了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如在心理调节方面,通过小型、深度的分享会宣泄负面情感、共同分担烦恼、消解不良情绪;在学习方面,高年级的帮助低年级的、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推动共同进步。
三、抱团助他:做正能量的“出口”
帮助他人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克服自卑感、无用感的有效抓手。“牵牛花”社团为贫困学生“抱团”助他提供了平台,传递了“受助者”也能“助人”的理念,引导他们在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心理脱贫”,焕发青春色彩。
1.有典型。“牵牛花”社员赵汉腾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作为一名单亲贫困国防生,他逆境中成长的事迹广受学生追捧,自强自立、热心公益、热爱国防的小故事深深感动了整个校园。
2.有帮困。“团团基金”的帮困助困专项活动——“爱?回家”和“爱心餐券”均由“牵牛花”社团负责实施。通过实施参与,社员们认识到还有很多同学比自己困难、更需要关心和帮扶,于是有不少符合受助条件的社员主动把名额让给社团外的贫困学生,享受助人的成就感。目前,社团在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指导下,正在策划一部校园心理剧,拟和广大学生分享“牵牛花”们的成长心路,带动更多的“心理贫困”学生走向阳光的彼岸。
3.有服务。在校团委的支持下,“牵牛花”社团开发了系列服务项目,通过实实在在的助人传播正能量,增强价值感、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号召力。一是关爱银发。2013年临近春节期间,校团委组织留校的“牵牛花”们到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带去节日的欢乐。自此以后,“牵牛花”社团形成了到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为夕阳添辉。二是发起“爱?晨曦”早起联盟。针对大学生晚睡晚起、不吃早饭甚至早上逃课的现象,“牵牛花”发起了早起联盟,倡导早睡早起,并组织“盟员”进行晨锻、晨读、吃早饭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该项目受到了广大学生关注,吸引了200余人参与,有效改善了参与者的作息习惯,养成早起锻炼、学习的好习惯。三是发起“爱?感恩”系列活动。为了传播感恩美德,“牵牛花”推出一套传递感恩理念的“组合拳”——三行情书大赛、小小家书“寄”深情、录制感恩视频、书写感恩爱心树祝福等,引导广大学生向父母、师长表达感恩之情,在学生与亲人、师长间搭建起“爱的廊桥”。
4.有公益理念。2014年5月,由“牵牛花”社团成员自发组队、自主完成的项目《“畅行”——公益自行车校园行》,获得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铜奖,以及第八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金奖,为我校在该赛事中历史以来最好成绩。该项目计划通过收集、整装、改造校园废旧自行车,推出自行车租借使用的系统化服务,免费提供给学校师生特别是贫困生使用。它紧密围绕公益和利他理念——倡导环保绿色出行理念、帮助学校解决无主废旧自行车、帮助贫困学生出行、为贫困生提供勤助岗位、依托公共自行车诚信借还系统培育学生诚信理念等。决赛答辩时,评委评价其为“公益性很强、创意很亮”。可以说,该项目是公益理念、利他理念在“牵牛花”社团蓬勃生长的有力例证。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