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常州轻院 高职院校 在校大学生村官 挂职锻炼 服务农村
新时期下,培养高校团员青年的核心能力,加强地方与高校的同城对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苏办发(2008)13号《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江苏大学生村官选聘对象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而专科层次人才选聘目前为空白领域。因此,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创新性地探索高职在校生团员青年挂职当村官。
一、背景与起因
为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把我院“爱岗敬业”学校文化与在校大学生党团学干部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自2011年至今,我院团委与机械工程系团委联合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武进区洛阳镇连续三年开展了在校党团学干部挂职大学生村官活动,双方通过签约仪式,最终选拔了四批优秀的党团学干部暑期挂职雕庄街道、洛阳镇任职大学生村官。活动历时四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挂职单位领导和基层百姓的一致认可,也为我院的团员青年得到锻炼学习提供了平台,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授予我院“高职在校生挂职当村官”党日活动为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共青团常州市委授予我院“大学生村官团队”为常州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集体。
二、 做法与经过
我院的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省内首例高职在校生挂职当村官。我院党委十分重视党团学干部培养工作,号召团员青年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鼓励院系团委学生会积极组织开展具有创新性、先进性、服务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近四年来,我院团委联合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团工委,开展了在校团员青年挂职村官活动,共选拔了三批优秀的团员青年挂职雕庄街道、洛阳镇任大学生村官。
2013年7月2日上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批大学生村官上岗座谈会在雕庄街道办事处会议室召开,雕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吕欣龙、雕庄街道党工委委员言虹、我院团委书记季华、机械工程系党总支书记蒋志强、副书记孙军机械工程系团委书记王平和7名2013年挂职大学生村官参加了会议。会上,机械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孙军介绍了第三批挂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训情况。雕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吕欣龙宣读了常天雕委[2013]20号文《关于谢超祥等7名同志挂职锻炼的通知》。各村(社区)领导与挂职到本单位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对接交流。
2013年8月12日下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中期交流座谈会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议室召开。常州轻院副院长王志平、雕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吕欣龙、党工委委员言虹、轻院学工处处长吴丽云、团委书记季华、雕庄街道团工委书记王卉卉、雕庄街道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以及第三批7名挂职大学生村官参加了会议。会上,轻院学工处处长吴丽云简要介绍了我院学生工作的基本情况。机械工程系主任王荣兴介绍了三年来我院大学生村官工程取得的成绩与效果。雕庄街道党工委委员言虹介绍第三批大学生村官七月份工作情况,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7名大学生村官走进群众一线,聆听百姓意见,汇报相关问题,协助各村(社区)领导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民办实事,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雕庄街道团工委书记王卉卉与我院签订了《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共建备忘录》。雕庄街道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及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座谈交流。
2014年7月2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村官挂职洛阳镇上岗签约仪式在洛阳成校举行,19名优秀学生干部到洛阳镇、村(社区)、机关部门等挂职锻炼。通过前期的宣传、个人申请、民主推荐、系团委审核、系党总支和学院团委考核,最终在全院学生中选拔了罗飞等19名优秀学生干部作为首批挂职洛阳镇的大学生村官,挂职任洛阳镇科室科长助理和村(社区)主任助理,任期2个月,从7月1日起到8月31日止。以更好地适应新角色,挂职大学生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积极的投身到各自的岗位上去。
三、成效与反响
大学生村官工程为学院团学工作引进了严谨的机关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机关管理文化,拓宽了高校党团学干部队伍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为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团学工作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大学生村官工程得到了洛阳镇、雕庄街道和各村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为服务常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雕庄街道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探索了高校团组织与地方团组织同城结对模式。
大学生村官工程社会影响力广泛,《常州日报》、江苏文明网、中国常州网、常州青年网等媒体分别对我院大学生村官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中《常州日报》跟踪报道我院大学生村官工程三次。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授予我院“高职在校生挂职当村官”党日活动为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共青团常州市委授予我院“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大学生村官团队为常州市暑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经过暑期挂职磨练的在校大学生村官,回校后都有了变化,组织协调能力大大增强,有事提前谋划、主动承担。在村官日记中他们这样叙述:“在校期间能够成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是十分幸运的,这份经历成为我们大学词典里最灿烂的一页,更是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我们懂得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
四、创新性与实施意义
在校“大学生村官”挂职活动的创新性在于:一、任职村官是在校大学生,有别于大学毕业生下基层,是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三支一扶”政策的更深层次延伸,在校大学生通过任职村官,能更理性的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实践模式的创新。目前,高职生的实训实践场所主要是在实训室、实训基地和企业,但是,这主要是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据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7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和科学分析。”在校高职生挂职村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实训实践场所,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真正实现了高职生的人才培养理念,即高职生不仅要具有高技能而且要具有高素质。
在校高职生挂职村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对高职生任职村官学历壁垒的一种突破和尝试。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说:“高职院校宣扬的杰出校友应该是劳动模范、岗位技术能手与企业家,而不是宣传学校培养出了多少官员。”但是,在现行体制下,在仍然以学历论为是的今天,高职生任职村官、报考公务员的学历壁垒不仅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高职生这一群体的利益,剥夺了他们通过这一方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权利和自由。我院推出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对学历教育的反思,更是对高职教育如何更好的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首先,高职生挂职村官锻炼,丰富了大学生党团学培养模式,突破了学校单一培养模式,实现了由学校、挂职单位和社会共同培养的多元模式的转变;其次,高职生挂职村官大大加强了过程考核,投身于实践,学生的种种设想和思考都能付诸现实,操作模式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实效性能够得到大大增强,对学生的考评也实现了多元评价,进一步推动了我院党团学工作整体上台阶、出实效。
探索高校团组织与地方团组织同城结对模式,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高校党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双赢。大学生村官视野宽、信息灵,普遍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优势对社区居民进行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和网络时代信息文化建设的培训,给农村带去新的观念、新的办法和新信息获取渠道,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让居民掌握好现代信息交流技能,使之能通过因特网等信息平台获取相关科技信息,促进了居民生活的科技化、知识化、信息化。
五、启示与改进措施
在校高职生挂职村官在江苏省尚属首例,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仍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要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渠道,拓宽合作内涵,开发合作资源,保障学生、学校和挂职单位的权利和自由,实现三方共赢。
学校和挂职单位要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在校高职生刚刚任职基层,主要存在独立性开展工作不够,基层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工作局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等缺陷。学校要定期召开会议,委派经验丰富的老师加强对任职学生的指导,同时,基层要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和宽松的学习、工作环境,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对工作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要通过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开展:一要体现时代性,把时代的浪潮引入到基层,努力宣传时代文化,努力发掘所在街道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用文化的力量转变居民的观念,用创造性思维开展工作。文化是社会的血液和灵魂,新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村官更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二要培育乡土化。作为大学生村官,要尽快熟悉工作环境,经常深入社区之中,关心居民的衣食住行,想居民之所想,与村民打成一片;三要注重知识的转化。挂职学生普遍感觉到,仅仅凭在校所学知识是难以满足工作需要,要想圆满的完成基层工作,必须对基层组织建设、涉农政策、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有所涉猎,甚至较为深入的掌握,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把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现实中去,实现在做中学,积极实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高校一项永恒的课题,要常维常新。我院实施的高职在校生挂职村官这一模式仍不成熟,但我们会根据社会的变化,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加深入地实施下去,同时,我们也有充足的信心去完善这一举措,使之完满。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