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区团、四川泸州、组织青年、扩充工作力量、激发组织活力、青年志愿者、爱心公益
【背景与起因】
泸州市龙马潭区地处泸州主城区,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复新建立的县级区,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目前,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厂区办事处,现有户籍人口35万人。近年来,龙马潭城区常住人口不断扩大、城市面积急剧拓展,城市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孤儿、留守学生、失独老人、农转非人员逐渐增多,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强化社会创新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已是当前党委、政府一大课题。如何帮扶困难青少年?如何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如何将志愿者工作常态化?如何让志愿者服务工作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幸福和谐龙马潭”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焦点。这些都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转变群团工作职能,以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建设服务型团组织是顺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龙马潭团区委结合自身职能,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志愿服务工作积极融入到社会管理与创新中,围绕中心,服务发展,让一些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通过志愿服务组织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职能。从2011年起,在红星街道天立社区试点并取得良好成效。同时,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成立了关爱“孤儿”、“留守学生”、“失独老人”等志愿服务项目予以补充。志愿服务工作围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工作,在试点社区建立“爱心储蓄银行”,打造“微力量”志愿服务平台,营造了“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享受志愿服务”的志愿服务良好氛围。目前,该服务模式已在全区三个街道7个社区进行推广。
【主要做法】
“微力量”志愿服务平台,以社区志愿服务为主,以团区委“项目化”志愿服务活动为辅,围绕孤儿、留守学生、空巢老人、社区广泛开展生活服务、帮困助学、教育辅导、文明劝导、环保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已形成常态化、自发性、持续性。
汇聚微力量。通过天立社区的成功试点,龙马潭区团委将“微力量”推广到3个街道的7个社区。在社区围绕社区生活、帮困、教育、文体、环保服务等几大类,广泛招募社区青年志愿者,依托社区大党委和社区团建,联合辖区单位、学校,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招募暑期返乡大学生组建暑期志愿服务小队。同时,成立龙马潭区“微力量”关爱中心,对全区所有招募的志愿者进行管理和服务,建立志愿者台账,将社区内的各种“微力量”汇聚成志愿服务的“大力量”。
搭建微平台。在各推广社区分别设立“微力量”呼叫热线,如天立社区设立“微行动”呼叫热线6666114。全面发放“社区志愿服务联系预约卡”,推行“志愿服务预约制”。居民通过“预约卡”,预约志愿服务,志愿者服务站根据志愿者不同技术特长安排适当的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挖掘和体现志愿者的服务价值,做到统筹安排和提供“菜单”自选相结合。下一步,社区将开通微博和微信平台,探索建立新媒体志愿服务平台,打造为“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发布志愿服务信息,收集志愿服务需求,展示志愿服务效果”的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覆盖,推动志愿服务“微平台”发展成为志愿服务“大平台”。
倡导微文明。在推广的社区范围内,建立爱心储蓄银行,对社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发放爱心储蓄存折。存折记录免费服务的时间、地点、内容、服务时长、累计服务时长及见证人等。评定“爱心储户价值”。参与救灾、见义勇为的个人1次计5分,每服务1次或服务达2小时的个人计1分,捐赠钱物的个人,结合帮扶效果适当计分,原则按50元以下计2分,50-100元计5分,100-200元计10分,以此类推。为进一步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建立积分星级评选和兑换制度。志愿者所在社区对志愿者的积分按1-5星级进行划分,实行星级会员制,授予社区志愿者星级证书,对3星级以上的志愿者给予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资奖励。此外,爱心积分还有以下用途:一是爱心积分可在街道或社区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的商品或享受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会员优惠;二是用爱心积分在指定商业机构享受打折服务,目前可享受打折的服务有健身、棋牌、住宿、餐饮和购买米面油等,下一步将围绕老百姓的吃、穿、住、行联系更多的商业机构参与其中;三是在自己遇到困难或需帮助的时候,也可凭借爱心积分换取相应的服务。真正实现“让爱心得到积蓄,让积蓄得到回报,让回报激励爱心”的志愿服务良性激励机制,用“微力量”倡导“微文明”,推动 “大文明”。
项目化运作。“微力量”志愿服务平台除常规运作外,主要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运行,对急需关心、帮扶的青少年以及困难群体,分类别给以帮扶。一是建立困难人员数据库。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以及其他渠道,了解、掌握困难群体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建立数据库,按照不同需求进行划分,如:孤儿、留守学生、空巢老人等。困难人员也可以自行到所在社区或龙马潭区“微力量”关爱中心(设在团区委)登记。二是建立爱心人士数据库。龙马潭区“微力量”关爱中心撰写倡议书,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电视、报纸以及张贴栏等载体进行倡议,招募志愿者以及爱心企业,并将信息录入数据库。三是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帮扶形式,根据志愿者意愿和困难群体需求进行结对,并签订帮扶协议,确保志愿服务的长期开展。截至目前,先后建立了“关爱孤儿”、“关爱留守学生”、“爱心助学”、“关爱失独老人”、“关爱空巢老人”等项目。对项目的志愿者和被帮扶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如民政部门增加了1名孤儿,及时添加到困难人员中孤儿数据库,并联系志愿者与其结对帮扶;如有1名孤儿大学毕业或成人走向社会,志愿者终止对其帮扶,并重新联系需要结对帮扶的人员。对“项目化”管理的志愿者,同样参照社区实行爱心积分的管理和兑换方式,对被帮扶人居住在社区已开展的“微力量”志愿服务活动的,将结对帮扶情况的日常监管工作下移到社区。
【案例成效】
自2013年4月“微力量”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以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5次。为60名孤儿筹集善款9.66万元;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000余名,为100名留守学生开展暑期圆梦活动;在社区开展的高血压、高血糖检测以及其它慢性病检查、健康知识讲座、消防安全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社区居民2000余人。“微力量”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凝聚微力量、传递正能量”的作用。2013年龙马潭“微力量”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一、密切了干群关系。在招募的志愿者中,有一部分是机关的党员干部,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关爱困难青少年,服务社区居民,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了解群众需求,帮助解决问题,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密切了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使群众对干部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同时,党员干部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群众,也是走基层、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种活动载体和有效方式。
二、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微力量”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帮助解决了一部分政府难以触及、缺乏政策保护的困难群体,如事实孤儿,虽然有父母,但是却离异,双方均不承担抚养义务,这些是没有受到政策保护的困难青少年,活动的开展为这些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和学习保障。其次,微力量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推广,推动了社区的自治管理,对于一些能够通过社区志愿者来解决的问题直接消除在最基层,防止了问题的发酵升级,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传递社会正能量。“微力量”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的活动先后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政协报》、《中国教师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工人日报》、《四川科技报》等二十余家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的刊载,网易、新浪等网站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2013年,“微力量”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市州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获得了《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微力量”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热潮,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全面推广,为构建和谐幸福龙马潭、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专题 |
· 中国共青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