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重庆渝中两路口街道:“爱心妈妈”帮教团

——献爱心助力成长 收获幸福温暖人生

2014年04月29日09: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爱心妈妈为受帮教孩子送上生日祝福

爱心妈妈为受帮教孩子送上生日祝福

【关键词】街道城市社区、重庆渝中、维护青少年权益、扩充工作力量、打造组织品牌、爱心妈妈、青少年法治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国家永续发展的依托,关爱青少年成长发展事关国家发展与未来。关爱失足青少年,促进青少年有序回归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08年8月21日,按照渝中区暑期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为进一步强化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两路口街道国际村社区与鹅岭干休所双拥共建,组织辖区40名青少年,参观重庆市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这次活动,带来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如何让社区青少年受到教育?怎样让失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于是,国际村社区公开招募志愿者,择优筛选10名具有奉献精神和公益心的母亲组成“爱心妈妈”帮教团,走进重庆市未教所与失足孩子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回归社会,健康成长。五年来,“爱心妈妈”帮教团砥砺奋进,真情奉献,务实求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帮教工作得到了未成年人、家庭和社会的一致高度评价,打造了具有渝中特色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品牌。主要有三点有益探索:

一是不断探索完善家庭关爱体系。城市(镇)化的迅猛发展,对青少年生活、学习环境产生了双重影响,家庭亲情观念面临着复杂多元利益关系的冲击,传统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受到挑战。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独生家庭等大量产生,导致的问题叠加,愈加复杂,解决起来也更加困难。完整的家庭关爱,归根结底就是父母之爱。相当部分未成年人违法犯法,究其原因,与家庭关爱缺失密不可分,或缺母爱、或缺父爱。帮教失足青少年,首先就是要弥补在孩子内心世界缺失的家庭关爱。一方面,“爱心妈妈”帮教团自成立之日起,不断完善成员结构2009年社区志愿加入,2010年“爱心爸爸”加入,2011年人大代表加入,2012年党代表加入,与重庆市未教所孩子结成一帮一对子,在壮大给他们过生日送祝福、谈理想暖人心,为高墙内的孩子送去“父母”之爱。截至目前,“爱心妈妈”帮教团扩大至27人,性别结构、年龄层次、职业构成更趋合理,5年来结对帮教150余人次。团队的同时,积极吸纳爱心“爸爸”、等加入走进未教所给孩子们送冬日添真情;另一方面,“爱心妈妈”也与失足孩子的父母积极沟通,引导其摈弃粗野的教育方式,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一对”帮扶规模人,性别结构、年龄层次、职业类别累计达到了二是不断探索构建社会关爱体系。人具有社会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发展,尤其是青少年,要得以健康成长发展,必须教会他们从小学习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规则,处理社会关系。针对年纪尚小就触犯法律底线,接受强制教育改造的未成年人,社会大家庭给予的宽容理解和关爱帮助尤为重要。对此,“爱心妈妈”帮教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努力:一是延长结对关爱时限,与帮教对象保持长久固定联系。“爱心妈妈”帮教团关爱行动,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关爱帮助,形成了长期的深厚情谊。在改造中,通过书信、活动、座谈、情亲电话等形式关心鼓励结对“儿子”;在解教后,仍然保持通讯联系,时时激励孩子放下包袱,正确对待,积极向上。二是丰富结对关爱内容,同帮教对象共享成长幸福。爱心妈妈结对帮教关爱孩子,赠学习用品、办趣味运动、观重庆发展、作共吃亲情餐,送普通礼物,用贴心话语,搭起了墙内墙外互动的成长桥梁。2009年5月6日,市未教所组织孩子们给“爱心妈妈”献上的“感恩的心”手语表演,赢得了“妈妈们”的热烈掌声和幸福泪水。三是拓宽结对关爱载体,引导帮教对象奉献社会。“爱心妈妈”除一般性的进所看望和物品赠送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校孩子走进未教所进行学习交流,此外也组织未教所的孩子入社区、进校园现身说法,拓展青少年教育机会。2010年5月23日组织“失足孩子”在鹅岭小学作报告,既是对学校孩子的生动案例教育,更是台上孩子真切的自我省悟,台上台下共同勉励,启迪成长。四是不断完善结对关爱机制,和帮教对象共同鞭策进步。五年来,“爱心妈妈”由小到大、从籍籍无名到小有影响,得益于帮教机制的建立健全。首先是结对帮扶机制,签订帮扶责任书,形成一对一、个性化、能跟踪反馈的帮扶方案;其次是定期议事机制,一年四次的座谈研讨会,及时梳理总结得失,研判问题形势,添措施补不足;第三是经验分享机制,建立爱心家人QQ群、微信群等,随时分享交流信息,提高帮扶效果;第四是有稳定的“支持阵地”,“爱心妈妈”组建于国际村社区,两路口街道和渝中半岛工作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两路口街道、辖区各社会单位的精心支持和倾力支持。

三是不断探索构筑社会防范体系。2013年底,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废止,各地的劳动教养所也会随之取缔,多数失足青少年将会走出未教所,回到社区矫正,这将为青少年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和压力,基于此,构筑社会防范体系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爱心妈妈”帮教团与共青团密切联系,真思实干,在预防青少年失足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强化社会教育的正能量。主要依托社区市民学校,在校外教育时间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过来,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教育人、感染人。社会教育相对学校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可有针对性的专注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如在市民学校开展了“中华美德”、“小小志愿者”、厚德诚信等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爱心妈妈”争先志愿者,主动融入,参与互动,身体力行,树立了积极向善的榜样力量。二是补充社会强制的人情味。公检法在讯问或询问未成年人时,其法定代理人和其他成年亲属无法或者不宜到场的情况下,合适成年人依法参与刑事诉讼,行使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的部分诉讼权利,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我们在合适成年人选任上,特别邀请了“爱心妈妈”帮教团成员加入。目前,“爱心妈妈”帮教团合适成年人已到场维护未成年合法权益20余次,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积极反响。三是提高社会激励的正效应。扶贫解困已成为社会风尚,关爱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以及贫困青少年等特殊未成年群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关爱帮扶中,不仅注重将政策福利送到青少年心里,开展节日慰问、物品赠与等,而且更多地是将浸润着亲情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和价值观进行言传身教,把政策激励的正面效应积极扩大,让他们懂得珍惜和感恩。四是延伸社会预防的前瞻性。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举足轻重,完备的学校教育能有效增强社会预防的有效性,同时书本之外鲜活的法治事(案)例教育又对于完善学校教育意义重大。“爱心妈妈”帮教团想长看远,通过“雷锋榜样进校园”等活动,把帮教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细心传递给在校少年儿童,用身边的感人故事教育身边的人,始终用社会正能量激励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的祖国栋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中国共青团新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