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食品添加劑有些被妖魔化了,這不正常。”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秘書長薛毅說,“每一種添加劑都有自己的作用。”
吉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教研室主任劉學軍教授舉例說:“比如,大豆油中添加抗氧化劑,可以延長產品的保質期。目前市場銷售的瓶裝食用油裡面,基本都含有抗氧化劑。如果按照國家規定指標添加,不會改變豆油營養和分子結構,這可以較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糧食資源,同時又不改變豆油的口味。”
而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畜肉中的瘦肉精、調味品中的蘇丹紅、水發海產品中的甲醛、瓜果中的膨大劑、泡菜中的工業鹽等等,不少消費者將其歸結為“食品添加劑惹的禍”。其實這些非法使用的東西本身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化工原料的食品非法添加物。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於紅霞教授說,現在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有誤區,像蘇丹紅、瘦肉精這類的,隻能算是添加劑,但不能說是食品添加劑,因為它沒有經過國家批准。“都是食品添加劑惹的禍”這個說法不准確,犯錯的不一定都是食品添加劑,更多的是使用了非食品添加劑的添加劑,或者使用了已經淘汰的食品添加劑。
為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濫用食品添加劑以及飼料,水產養殖中使用違禁藥物,衛生部、農業部等部門根據風險監測和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不斷更新非法使用物質名單,至今已公布151種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名單,包括47種可能在食品中“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和82種“禁止在飼料、動物飲用水和畜禽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藥物和物質”的名單。
那麼,目前食品中添加劑的問題主要是濫用或不當使用,即未按照《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GB27602007)的規定,超范圍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及一些不法食品生產者,為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如將蘇丹紅、三聚氰胺等不屬於食品添加劑的非法添加物加入食品中,將果汁中允許使用的防腐劑苯甲酸鈉加入到肉制品中,而肉制品中不能使用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隻能使用山梨酸鉀。亞硝酸鈉作為發色劑在肉制品中最大添加量是0.15g/kg,在肉制品成品中的殘留量不得超過0.03g/kg,在此范圍內是安全的,超過此限量則是不當使用,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危害。
此外,我國雖出台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等一系列標准和法規,對食品添加劑使用進行監管。但是,食品添加劑的添加環節並沒有暴露在公眾面前,也不可能實現24小時監管。S市一家食品企業負責人王先生表示,除了每個月或者一個季度會有衛生、質監等部門來進行定期抽檢以外,大多數的時候是企業的“良心活”。
7.2011年5月13日,衛生部公布《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等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其中規定,所有食品添加劑必須在食品標簽上明顯標注。
在北京中關村家樂福超市的入口附近,堆放著很多促銷食品,有方便面、軟面包、餅干、果汁飲料……記者查看食品包裝時發現,所有的食品都已經在包裝上明確標注了食品添加劑,即使是標明3、4月份生產的食品。只是有的食品添加劑是放在“配料”一欄裡,有的則是更醒目地單獨列出。如盼盼法式軟面包,上面標明食品添加劑有:山梨糖醇液、單硬脂酸甘油酯、甘油、檸檬酸、葡萄糖酸S內酯、丙酸鈣、脫氫乙酸鈉、山梨酸鉀、安賽蜜9種食品添加劑。而康師傅香辣牛肉面的食品添加劑更是“豐富”——面餅有瓜爾膠、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磷酸二氫鈉、谷氨酸鈉、5呈味核益酸二鈉、碳酸鉀、碳酸鈉、橘子黃﹔醬包添加了辣椒紅;粉包有谷氨酸鈉、5呈味核益酸二鈉、焦糖色,共11種食品添加劑。
雖然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非常關注,但是在購買食物時卻並沒有特別注意它。在記者觀察的15分鐘內,近20名消費者把方便面、軟面包或果汁飲料放進了自己的購物筐中,但是並沒有去看包裝上的食品添加劑成分,部分消費者甚至都沒有看一眼生產日期。張女士告訴記者,與農貿市場、街邊的小商小販相比,她還是比較相信家樂福這樣的知名大超市和康師傅、盼盼這樣的名牌食品生產企業對食品質量的把關和保障,所以她在選購食品時,一般都不看食品添加劑標注。
然而,看到這麼多種的食品添加劑的“規范名”,記者不禁迷惑了,這些添加劑有什麼作用?
“消費者在食品包裝上常見的苯甲酸、苯甲酸鈉等是防腐劑﹔莧菜紅、胭脂紅、檸檬黃等是著色劑﹔麥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是甜味劑﹔碳酸氫鈉、碳酸氫銨等是膨鬆劑;檸檬酸、酒石酸、乳酸、蘋果酸等是酸味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學技術室主任霍軍生教授對一些添加劑進行了“翻譯”,以便讓消費者更清楚吃進嘴裡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但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是瘦肉精、蘇丹紅,現在即使是食品生產企業把這些非法“添加劑”的規范名稱——鹽酸克倫特羅、1苯基偶氮2萘酚直接標注在食品包裝上,大部分消費者也不可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833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