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北京“履职”记
2013年03月15日13: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
会上、会下“找老师”
全国人大代表、大学生村官、陕西省商州市丹凤县土门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叶瑜成天忙忙碌碌,一会儿接受媒体采访,一会儿准备小组发言,一会儿还要接村民来电。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夜间10点,她还接了一个村民的来电。
“叔,这个盖章您不要着急,我现在在北京开会呢,这个事儿我给您操心着,您放心,一有情况我马上给您回过去。”一通解释之后,叶瑜还不忘说一句,“不客气。您也早点休息。”
尽管抽不出时间,但叶瑜还是在老村主任的指点下,主动和陕西团的另3位“老村官”建立了联系,“他们过去就当过人大代表,又是干了十多年的老村支书,我去请教一下。”
通过“找老师”,会上跟“老师”谈政策,会下跟“老师”谈村情,叶瑜学会了一个向上级申请建设资金的好办法。2013年,她打算给全村2400多户农民房屋进行整修,水泥路硬化到户,翻新水利设施。
“大家都穷,都要向上要资金,竞争激烈。但如果你有一个详细的经济发展规划,让主管部门觉得钱花在你这儿值了就行。”叶瑜介绍,自己所在的土门村经济条件不好,山多平原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农民主要靠种植核桃和天麻(一种中药材,记者注)挣钱,前不久刚刚启动了“生态肉鸡养殖”产业。
其他参加两会的“老师”教她,发展一个产业,首先要做好规划,有了好的规划,向上级部门要资金也会“好说话”许多,“你得让对方看到这笔钱投下去,对未来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
这次参会,叶瑜也带来了自己的议案——《关于国家支持陕南避灾移民搬迁的议案》。
农民疾苦,牵动大学生村官神经
叶瑜讲了一个自己在水灾过后,下乡帮助村民自救的故事。
“洪水造成了严重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很多原本在山上修建的基础设施都被破坏了。”那次下乡,叶瑜去了最偏远的村民小组群,从山腰上的村民第三小组爬到上头的第四、第五、第六小组,花了整整3个小时,“山沟沟里出行特别不方便,通讯、水利等设施根本没法跟上更新,稍微修缮一下,成本要比山脚下高出几十倍。”
那次调研,叶瑜询问了每一户受灾群众,“是否愿意搬到平原区域来居住”。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这次两会,她正式提交相关议案。“让他们都搬出来吧,国家可以把在山里修基础设施的钱省下来,用来扶持他们在平原地区创业或居住。”叶瑜的想法,乍听上去有些幼稚,但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详细的盘算,“他们搬下来以后集中居住,山里退耕还林,村里把多余的土地拿出来给他们集中耕种,不愿意耕种的,可以包给农业科技公司种。”
全国人大代表、大学生村官、广东省增城市石滩镇沙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冼润霞也把村里的“一件小事儿”带上了会。
“我小时候常常玩耍的那条小河,以前都有小鱼在里头游,现在河床都黑了。”冼润霞带来一个有关农村水污染的议案,“都说食品安全要重点关注,如果把农村的土地给污染了,食品安全的源头‘脏’了,怎么办?”
冼润霞说,一些污染企业现在不能再在城市周边“逗留”,但企业又希望离城市越近越好,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很多污染企业都被搬到了城市周边的农村,“治理企业污染的关键问题不应该是把污染源外迁,而是应该从源头上控制排放,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否则这些企业搬来农村,我们的耕地环境怎么保证。”
前段时间,增城市花大力气整治“小、散、乱”的养猪场,复绿了57万平方米的土地,现在还在整治过程中。冼润霞说,这一举措受到农民的广泛赞誉,“为什么?混乱的养猪场烧饲料污染空气,企业排放污水污染水源,农民们也不是只看经济效益,我们也要碧水蓝天。”(王烨捷)
相关专题 |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