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研表明:“下得去”还有障碍 “期满留村”是新课题
2013年01月18日10: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 ![]() |
出岗留村大学生村官需关注
在胡跃高的调研中,出岗留村的大学生村官也需要关注。
3年期满,很多在村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村官选择继续留任,有一部分还通过选举进入了村两委,但他们的身份却并没有因此而明确。
在2012年的《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中,胡跃高指出,大学生村官按时出岗或提前出岗,正式被村民选举担任村两委职务,往往是党支部书记,或者是村主任后,他们的身份并没有明确。尽管有的地方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提拔为副乡镇长,或者兼任村党支书,留任村里工作,但工资由县乡财政承担等,但胡跃高认为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这部分已经成才、农村需要的大学生村官来说,他觉得应该给与更多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安心扎根基层。
山西有个大学生村官曾经让胡跃高感触颇深。这位曾带动村子发展饱受村民赞扬的大学生村官,在3年期满之后选择继续留在农村,到另外一个村子做了村支部副书记。但村民的认同并不能掩饰他本身的苦闷。“虽然进入了村两委,但身份尴尬,没有编制,也不是公务员,跟原来的村两委人员也不一样。”看着周围同批的大学生村官相继考公务员或寻找其他出路,他也曾一度感到忧虑。
胡跃高建议,应该在有条件的地方,尝试在村两委中设立“大学生村官服务岗”,服务岗为国家常设岗位,进岗人员进行全职服务与工作,由国家与地方财政解决薪金等问题,并依法参加村级选举,任职和行驶管理权。
而在调研中,另一部分离岗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也引起了胡跃高的注意。“在岗时在村里创业,服务期满后继续留在村里创业的。”在他看来,这部分人带动了村民致富,未来也许发挥更大带动作用的村官本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因为他们的项目已经成熟,他们本身也已经历练出来,肯定能给村里带来实惠。”
但在走访中,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却反映“根本没人管”。“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了大学生村官岗位,不再属于组织部门管理,一些政策可能就不再适用于他们。”
河南有两个村官就曾跟胡跃高说过这样的情况。两位村官在村里时,都是带领村民致富的创业者,当然在创业过程中也曾享受过管理部门的“厚待”,“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都会有支持。”但是3年期满后,他们没了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但选择继续留在村里创业。当他们再碰到问题的时候,就完全是靠自己去解决了,自己贷款,自己找技术力量。“他们说脱离了组织的管理,就不知道该找谁了。”
胡跃高觉得不管是管理大学生村官的组织部门,还是基层政府,对这部分大学生村官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他们进行追踪管理,关心他们的创业项目,让他们继续为农村发光发热。
工资问题将成2013年调研内容
在跟很多大学生村官聊天的时候,胡跃高发现工资也是影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服务农村不是靠单纯的政治热情,要给与他们相应的保障。”胡跃高说,在中部某省,有些大学生村官告诉他,他们第一年的工资只有900多块钱,而在有的中西部地区甚至只有六七百块钱,“有时候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这让有的大学生村官觉得有些清苦,从而也会影响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胡跃高也曾去过西部省份调研,因为工资补贴低,经济条件差,很多地方根本招不来省外高校的大学生,往往只有本地生源或者是本地高校的大学生才会选择在当地做大学生村官。
“条件越艰苦的地方,工资却更低。”他说,在现实生活中,即使高收入都不一定吸引大学生到西部,这种低收入的条件肯定会让很多原本可以选择去艰苦地方服务的大学生望而却步。“他们的收入至少要比照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并建立工资增长制度。”
2013年的调研,胡跃高将工资问题列入了调研框架。他希望通过不同区域大学生村官的真实反映,来透视收入对大学生村官积极性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吸引大学生到艰苦地区去服务。
在胡跃高的印象里,中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要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除了地方政府的重视水平差异,经济条件的差异是避不开的问题。“所以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和方法并不适用于欠发达地区。”他希望通过调研,能够在中西部发现在大学生村官工作方面具有典型经验的示范区域,从而让更多的中西部地区有借鉴的可能,提高全国的大学生工作水平。(陈凤莉)
![]() |
相关专题 |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