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從鄉間起步——記十八大代表中的大學生村官
2013年01月17日15: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
【字號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論壇 手機點評 糾錯 | ![]() |
黨代表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在農村這片廣袤土地上我收獲了工作、收獲了真情、收獲了希望。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是我進一步努力奮斗、敬業奉獻、帶頭示范的新起點。
——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鎮副鎮長、興十四村黨委副書記王淑媛
王淑媛 扎根興十四村黑土地
2012年,是王淑媛到興十四村的第8個年頭。
8年前,黑龍江省推出“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計劃在3至5年內選派近萬名大學生到農村從事村務領導工作,全面提升全省農村工作水平。在那一刻,王淑媛沒有絲毫猶豫就踏上了這一條路,成為了興十四村村主任助理。
在一些人的觀念中,農村一定比較落后,當“村官”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備,當王淑媛走進村裡的時候,她就呆住了,這裡已經建起了136幢別墅,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先驅。“南有華西村,北有興十四”,果然名不虛傳,“這裡的工作跟我報名時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面對無從下手的農村工作,她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我到底能不能干好?”
既然來到這裡,就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她每天早上都第一個到村部,晚上回家早已月上枝頭。不論在田間地頭,還是群眾家中,經常看到王淑媛的身影。她與村民促膝談心嘮家常,虛心向村裡老干部請教。趕上誰家缺幫手,一定沖在最前面。誰家的孩子學習跟不上,她就義務上門補課,處處為村民排憂解難。
不到半年時間,她就成了村民口中的“自家人”。村民們也把她當成了自家小妹關心照顧她,小到她的起居,大到給她介紹男朋友。
這個小妹雖然年紀很小,但是能量卻很大,2007年,村裡還隻有一所1998年洪水后修建的小學,孩子們上中學,就要往十幾裡外的縣城跑。看著為了學習,一直在“奔跑”的孩子,王淑媛知道辦法隻有一個,就是在村裡建一所中學。
大膽的提議得到了村“兩委”和群眾的一致贊同,但是說到具體落實工作,全部壓在了她的肩膀上。整整一年時間,王淑媛飛奔於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縣相關部門之間,求得各方面支持。最終,一個投資200余萬元的中學建成了。
2008年9月,學校招收了第一批學生。望著寬敞、明亮的教室,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王淑媛的眼淚奪眶而出,村裡的干部群眾也都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小王,真是好樣的!”
為了豐富業余生活,她組織發動村裡的青年團員,自編自演文藝節目,舉辦了興十四村有史以來第一個以本村村民為主角的文藝晚會。利用村內青少年活動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開辦了圖書室、閱覽室和棋牌室,組織村民開展羽毛球、象棋、軍棋等比賽活動。讓人們覺得生活越過越有樂趣。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工作干不好”,這是王淑媛對待工作一直秉持的原則。2010年9月,為了跑項目,懷孕七個半月的王淑媛堅持出差,由於過度疲勞導致早產,女兒雖然保住了,但是生下來隻有二斤九兩,在保溫箱裡足足待了一個月。出院第二天,身體尚未完全恢復的她就把孩子交給媽媽看管,自己回到了村裡,一天產假都沒休。由於天氣冷,她落下了腿疼的毛病,直到現在左腿膝蓋下還麻木沒有知覺。
靠著這種忘我的拼搏精神,她被村民們稱為“興十四的110”。王淑媛由最初的村委會主任助理,到同時擔任村團總支書記、富華集團總經理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接待辦主任、音河鎮鎮長助理。2011年,她被破格提拔為興十四鎮副鎮長。
作為到興十四村工作的第一個大學生,王淑媛不但讓全村人認可了她自己,而且讓村民尤其是村干部認識到了補充年輕力量的好處。“年輕人知識面和眼界開闊,對待工作積極主動,這對興十四村實現跨越發展大有好處。”村黨總支書記、富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付華廷說。
從農村大學生志願者到大學生村官,從23歲到31歲,王淑媛把最好的青春獻給了興十四村。“我都沒發覺時間過得這麼快!八年時間不算短,可我從來沒有熬日子的感覺,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每天,不管多晚我都要回村裡,一到村裡心裡立馬就敞亮了,就覺得自己到家了!”她淡定爽朗地笑著說:“非但沒有后悔過,我還很慶幸自己選對了。大學生到基層,不是受苦,而是到了一所歷練人生的大學校。人生隻有奉獻社會、體現價值,才是真正幸福。”
(《中華兒女》雜志 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大學生村官園地--十萬大學生村官的網上家園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