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從鄉間起步——記十八大代表中的大學生村官

文 本刊記者 梁偉
2013年01月17日15: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感恩三灣這塊紅土地,感恩組織的培養,感恩大學生村官這個崗位,感恩三灣村廣大黨員群眾的信任。作為一名黨員,要更加注重發揮表率作用,在帶動群眾發展致富的路上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江西省永新縣三灣鄉三灣村黨支部書記邢鐳

邢鐳 “老表們”的貼心人

和石磊、周曉琳相比,邢鐳晚了一年,從井岡山大學畢業的他通過了江西省大學生“村官”選聘考試,毅然來到了地處偏遠的三灣村。

一進村,刑鐳就懵了,因為村民們說話全是當地方言,他完全聽不懂,都溝通不了,還談什麼工作,看著一臉茫然的小伙,村民們一邊笑,一邊遠去。

找了一個村干部,他拿出了學英語的勁頭開始“惡補”,三個月后,他會“說話”了。三灣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僅0.63畝,加上地處僻遠、信息閉塞,一度成為阻礙當地發展的最大瓶頸。

因為在大學裡學的是教育技術學專業,所以遠程教育基站管理員成了邢鐳來到三灣村的第一份工作,通過這個平台,邢鐳很快走進了村民的視線。

“這個遠程教育平台就是‘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目的是為了使黨員干部受教育和人民群眾得實惠。但是,由於知識缺乏和宣傳不足,這個便民利民的平台在開始並沒有得到村民的重視。”邢鐳說。

為了引起村民們的重視,他挨家挨戶發放宣傳資料,上門進行危房普查登記,不放過任何一個和村民“熱乎”的機會。經過長時間的了解,邢鐳發現,三灣村的貧困不僅在於地處偏僻、交通落后,更關鍵的是,村民普遍缺乏科學文化知識。

於是,邢鐳開始給每位有學習意願的村民建立學習檔案,根據各自需求組織學習。他精心挑選適合當地實際的科學種養節目,把電腦搬到村中人們聚集的地方,播放給村民看。同時,設立種養科技知識宣傳長廊、閱報欄,舉辦種養知識講座等,讓村民開闊眼界。他發現,很多村民開始對農村致富的節目倍感興趣。

“這裡就相當於一個課堂,大家吸取自己想要學的知識,然后用於實踐。這樣不僅提高了遠程教育這一資源的利用率,還教會了大家許多實用的知識。”邢鐳說道。

隨著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不少村民動起了科技致富的心思。第六村組組長賀年先,主動找邢鐳商量建個山雞養殖示范基地。邢鐳不但幫他選好了場址,還聯系採購了100隻純種蛋雞苗。創業伊始,資金不足是個大問題,邢鐳又到縣扶貧辦爭取了國家貼息貸款資金,並聘請了特種養殖技術人員指導賀年先發展生產。“三灣生態環境好,如果因勢利導發展特種養殖,這裡很快會富裕起來。”談起村裡的發展規劃,邢鐳信心滿懷。

村民何洪林家魚塘的魚生病了,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邢鐳,果然,邢鐳打電話咨詢專家,結合遠程教育所學的養魚技術,對症下藥,魚很快又活蹦亂跳了﹔村民李蘭梅想養豪豬,找邢鐳商量,結果在邢鐳的幫助下,花了2.5萬元購進了8隻豪豬,根據邢鐳提供的資料調配飼料后,現在小豪豬都已經長大,並已經進入繁殖期﹔村裡60歲以上老人刷卡領取新農保的費用的時候,指名讓邢鐳幫忙簽字﹔三灣村民結婚舉辦婚禮,搶著邀請邢鐳過去做証婚人……

用三灣村村民的話說,“反正,隻要有不懂的,就去找邢書記。”在邢鐳的帶領下,如今,三灣村已經建立了畜禽養殖、楊梅、板栗、油茶、井岡蜜柚等5個種養示范基地,成立了畜禽養殖、桑蠶種養、竹制品加工等農民專業合作社4個,發展了楊梅、板栗、油茶等林果1000余畝,毛竹林3000余畝,直接或間接為群眾帶來經濟收入300多萬元。

2010年5月,邢鐳當選三灣村黨支部書記。三灣也先后成為“中國幸福村”和“江西省生態文明村”。在轉崗的時候,邢鐳完全有機會離開山區,到更好的地方發展,但是因為那分不舍,他毅然留到了今天。

“我雖然來自外省,但在三灣村的這三年裡,我早已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村民們就是我的家人。”邢鐳說,“在三灣工作,是我人生最寶貴的經歷。傳承‘三灣精神’,帶領鄉親們奔小康,是我努力奮斗的目標。能在紅色三灣工作是最大的精神財富,村官工作讓我對社會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思考,如果再一次回到畢業的時候,讓我選擇職業,我還是會選擇大學生村官!”

(責編:權娟、楊媚)
我要留言
署名:    驗証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