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不能忘却的和应当祭念的
壮乡父老对红七军跳崖牺牲七烈士自发立碑纪念记述 (4)
人民网记者 郑盛丰 张骁鸾
2006年12月07日13:19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 历史不会忘记76年前的呐喊与76年后的喝彩
生活好了,江宏屯的村民男女老少都没有忘记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村民“饮水思源”的情怀,可从韦鹏写在募捐册扉页上的诗句见一斑:“胸怀若谷,海纳百川;为民作则,死无后惧;浪花虽小,可推波助澜。”
身居交通不便的山村里,韦鹏、陆地贵这两位青年农民仅仅是外出的打工者。他们的思想,是受和睦乡村的影响,受勤劳质朴的乡亲的影响,更是从小受到百战山七烈士英雄事迹的影响,受百色起义这一块红土地的影响。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拥有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百色市委书记梁春禄向记者介绍了百色起义发生过的16名红军战士甘孟山跳崖牺牲、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故事。1932年9月,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巴暮地区甘孟山阵地,16名英勇的红军战士分别抱住敌人,跳下悬崖与敌同归于尽。这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已记录在百色起义纪念馆里。对于包括百战山七烈士在内的跳崖牺牲的红军故事,梁春禄说:“如果有足够资金,如果想拍电影,这些故事会和狼牙山五壮山一样精彩。”
在百色起义纪念馆,醒目地刻着邓小平的题词:“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他。”邓小平于1962年为纪念韦拔群牺牲30周年而题的这段话,也适合为中国革命做出牺牲的其他红七军战士,包括百战山七烈士。
百战山七烈士墓揭碑后,烈士亲属的后人在纪念碑旁种下一棵柏树,以示纪念自己的亲人。我们来采访的一行三人,也以人民日报广西新闻人的名义种下了一棵柏树,以此作为对为国为民英勇捐躯的先烈的崇高敬意。
七烈士跳崖牺牲的孤山,原名叫巴马山,后来叫百战山,发生跳崖事件后,当地壮族百姓把这山更名为七星山。我们发现,这是不是恰巧呢,因为这座山一线过来,刚好是屹立着七个山峰,就像矗立着永不向敌人低头的七位红军战士。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七个死了仍然活着的勇士,他们的名字已刻写在纪念碑石中,也将越来越多地刻写在壮乡人民的心中。让我们记住这七位红军战士的英名吧:
鲜朝恩 连长 汉族 今巴马县西山乡坡林屯人
杨可昌 战士 壮族 今巴马县西山乡坡月屯人
宋老德 战士 壮族 今巴马县西山乡坡林屯人
李继文 战士 壮族 今巴马县西山乡坡林屯人
罗定德 战士 壮族 今巴马县西山乡坡林屯人
彭学恩 战士 壮族 今巴马县西山乡坡林屯人
黄日是 战士 壮族 今风山县月里屯人(人民网南宁2006年4月6日电)
【1】
【2】
【3】
【4】
(责编:蒋荣华)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