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不能忘却的和应当祭念的
壮乡父老对红七军跳崖牺牲七烈士自发立碑纪念记述 (3)
人民网记者 郑盛丰 张骁鸾
2006年12月07日13:19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 穿梭在76年历史时空的脚步声
大年初五发现遗骨后,江宏屯村民就委托韦鹏、陆地贵两位年轻人在年初七开始了英雄之家的寻访。于是,76年前的许多事情,就在穿梭历史时空的脚步声中得到进一步的印证。同时,江宏屯全村村民与烈士家乡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家属后人,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联系。
据年老的村民说,战斗结束第二天,江宏屯成年男人基本上都上了山,偷偷掩埋红军的尸体。当时,尚有一位红军战士没断气,村民问他是什么地方人,他只用巴马土话说了一句“巴马”就不行了。村民说,这些红军当时都戴着红军帽。由于战局混乱,白色气氛紧张,兼之山陡石多,村民没办法把红军尸体集中起来掩埋,只好就地处理,掩埋得也不深,有的只能捡石头垒起来安葬,也不敢做任何标记。
83岁的战斗目击者韦玉莲老婆婆说,当年她才8岁,打起仗那天,爷爷把她藏在屋后的山洞里,不停地对她说“不怕不怕,那是红军,是我们的人。”她从洞口眺望对面正在打仗的百战山,听到枪响声,看到硝烟不停地升起。傍晚时分,她还听到红军的喊声,但听不清楚喊叫什么内容。晚上平息后,爷爷上来接她出山洞。第二天,爷爷也参加了埋葬红军战士,并对她说,埋在牛路上面,还说不要怕了,已埋了不怕了。所谓牛路,是指牛在半山上觅食时专走的山路,很崎岖,人只走山脚下的人路。
韦玉莲老婆婆身体依然硬朗,上山爬洞比年纪不到她一半的记者还快得多。在她屋后,她爬上悬崖上指着上面的山洞说,当年,爷爷就把她藏在那里。从山洞望对面的百战山,直线距离不过是五六百米而己。
榜圩镇常星村说纳屯94岁老人蓝虾桂是红军当时跳崖的目击者,她听到红军跳崖时的喊叫。当我们来到红军跳崖的地方,山顶到地面距离约有100米到120米之间,山顶到半山腰的垂直硝壁也有50多米高,崎岖的山壁满地碎石,生满带刺的荆棘。村民说,前些年,山上的荆棘和杂草比人还高,密密麻麻的。
据当年部队后来提供的资料,人们知道,这七位烈士除了连长鲜朝恩是汉族外,其他六人都是壮族,鲜朝恩当时已结婚,但还没有孩子。杨可昌和彭学恩两烈士已订了婚,但还没有完婚。七人死后自然没有直系亲属留世,大部分只有兄弟的后代。杨可昌参加革命后,他妈被反动政府杀害。宋老德烈士的父母、奶奶一家人全被敌人所杀,已无后人。
杨可昌烈士的胞弟杨华昌生了两个儿子,现年分别是76岁和74岁,他们曾写信给民政部门,要求给烈士筑墓,民政部门答复说找不到尸骸,葬个空墓有何用。由于他们不是烈士直系亲属,也享受不到烈士家属待遇。他们曾想过来寻找尸骸,但村民谁也不清楚,这个说在那边,那个说在这边,最终也找不到。
杨可昌烈士的外甥、现年83岁的黄英贤也来参加了墓碑揭幕仪式。这位来自“中国长寿之乡”的老人扛着犁耙比年轻人走得还快。他7岁时就做儿童团的通讯员,他父亲曾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一家三代参加革命。他回忆说,1927年韦拔群到他们的坡林村发动革命,全村人都起来了,韦拔群提供武器弹药。在1930年至1931年的两年间,全村400多人,死了200多人,都是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牺牲的。1930年百战山这一仗,他们村一共有14人参加,只有2人活着回来。跳崖的7位烈士也是从他们村子里集合出发的,他们比他大概大七八岁。
这位在上个世纪40年代当兵、并在贵州打过仗的黄英贤说,他记得邓小平在他家住过两晚,那时他八九岁。韦拔群在他家住得更多。解放后,他在村里做十几年的村支书,现在政府每月给他发补贴60元。
韦鹏、陆地贵两位小伙子在巴马县寻访了6位烈士的相关亲人后人,只有一位远在凤山县的烈士后人没能去寻访。两位年轻人的到访,让巴马的烈士亲属非常激动。烈士亲属后人一行8人,于清明节头日来到江宏屯,并按家乡的风俗,带去了香猪、鸡、香烛、纸钱,祭拜在异乡为国捐躯的亲人。
“烈士能闻到家乡的香猪土鸡,九天之灵一定欣慰。”陆地贵说,在邀请到烈士亲属亲自到江宏屯时,他俩如释重负,圆满地完成了乡亲委托的任务。他认为,烈士家属有权知道亲人的遗骨,并有权决定是否要带走遗骨。
不过,烈士亲属后人杨秀峰说得好:“我祖父是英雄,死在这里,按农村说法,也就是你们村的鬼雄了。既然死在这里,这里就是块风水宝地。我们希望烈士们留在这片青山绿水的地方。”
黄英贤感叹地说:“我们真希望年年都过来祭拜牺牲在这里的先人,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不过,路途遥远,往来不便,道路也太烂太小,如政府能帮助将路修建得好些就好了。” (人民网南宁2006年4月6日电)
【1】
【2】
【3】
【4】
(责编:蒋荣华)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