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不能忘却的和应当祭念的
壮乡父老对红七军跳崖牺牲七烈士自发立碑纪念记述 (2)
人民网记者 郑盛丰 张骁鸾
2006年12月07日13:19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 76年后的江宏屯爆竹声
2006年4月5日中午,清明节,百战山脚下。百战山七烈士墓揭碑仪式暨七烈士清明公祭活动在这里举行。百色市平果县榜圩镇乐圩村江宏屯的全体村民,附近村屯的热心群众,榜圩初中、榜圩中学的师生代表,以及榜圩镇政府的有关同志,共200多人参加了这一场由群众自发组织的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
如果不是亲自面对,人们也许不会明白村民的质朴与执着。“哪怕是乞丐死在这里,我们也要给他修个墓,清明要拜拜,何况是红军。”村民说。
负责此项活动的两个小伙子是不是党员呢?韦鹏、陆地贵不约而同地说,“我们不是党员,也应该做党员该做的事。”并补充说,“村里同志都要求我们要入党呢。”
说起修墓的最主要动因,两位小伙子的总结是“富而思源”。十年前,江宏屯全是草房和泥土房,现在90%以上是楼房和砖瓦房,农民的摩托车、彩电甚至农用车很普遍,全村基本上户户有电话了。最体现村民生活好的方面可从文化生活看,作为90户400多人的村屯,年年春节都会自我组织游园、组织老人照相等集体活动。村里出了不少大中专生,也出过全运会的举重冠军、乡镇领导等人物。屯里成立学生会,年年组织修路、理发、游园等活动,已坚持了10多年。
江宏屯家家户户有自来水。当年,村民要喝水,只能摸黑到多达77个阶梯的地下溶洞里挑水,所挑的是半桶水来半桶泥。1994年,村民自筹资金建起了全村人的水塔。凡是事关全村的事,人人都会行动起来。
村里与邓小平同年出生的、现年103岁的老人韦忠信曾对村里的年轻人说:“现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啊,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哪个皇帝不征收农民税,现在的政府就不征收农业税,这是农民的福啊。”他告诫年轻人要“知恩图报”,要“饮水思源”,多做点对得起国家的事情。
今年春节初一,全村人吃完饭在聊天时,不自主地又是聊到七烈士墓的老话题上。有村民提出,每年去祭拜,连放花圈的地方都没有。有人提出,不能再等了,我们可以为烈士建墓。当时有人担心,不知村民是不是全部人拥护,不料议题一出,在场村民全部支持,当晚就捐了296元建墓款。村民还表示,要把勇士当作我们的祖辈,既然他们死在这里,每年就要像庙会一样搞纪念活动,要让下一代清楚这个事件,否则再过若干年,下辈会认为这是个假的传说。说干就干,初二,村民去察看地形,初三就开始动工了。
要建造七烈士墓,村民缺的是钱,有准备建房子的村民说,“我备有建房的水泥,你们建烈士墓要多少就拿去多少。”从详细记录的募捐册上可看,村里村外的人都捐了款,除了村民外,还有教师、学生、现役军人、镇上市里的干部,还有捐5角钱的小朋友韦柱、捐10元钱的103岁老人韦忠信。在捐物上,有捐粗砂的,捐石灰膏的,捐水泥砖的,还有捐旧火砖的,凡是建造烈士墓应有的物资都有捐赠。据统计,4月4日、5日两天群众就捐了3040元,前后收到捐款6896元。
今年春节初五,一狩猎村民说发现山崖上有露出地面的人骨头,于是村民便爬上陡峭的山崖上寻找红军的遗骨。村民说,说也怪,第一次上去找遗骨,晴朗的天突然下起雨来,村民认为是上天感动了。后来,村民找到三处有骨头。村民认为,这些遗骨一定是当年红军的,因为在这么陡峭的山崖上,按风俗习惯,村民不会将先人葬在这种不平不整、怪石嶙峋的地方。
接下去的一个多月,每天上午,在七烈士墓地便会响起三个大响炮,听到响炮后,有空的村民便自扛工具到墓地无偿做工。年轻的小伙子怎么也想不到,村民的热情一次次燃烧着他俩的心,村里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朋友,都去捡石块垒墓台。一帮小学生更是勤快,小小年纪,排成一条龙在不断地传递着小石头。甚至还有一只手的残疾村民自始至终地参加所有的义务劳动。
施工期间,早春阴雨连绵,村民不顾山路泥泞难走,硬是用肩挑背扛,在没有一分钱报酬的情况下,把一个象模象样的烈士墓碑建成了。墓碑建在百战山陡峭的山脚下,并不影响任何耕地,墓区占地约60平方米,墓地分三级台阶,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的碑高约6米。
清明节这一天,江宏屯父老乡亲来了,特别寻访邀请到的烈士家属来,镇上的学生来了,闻讯而来的人民日报记者也来了,这一场由民间人士筹办的纪念红军战士的祭拜活动就这样顺利地开始了。
在公祭仪式上,百战山七烈士墓筹委会副主任陆地贵做了一个饱含情感、慷慨激昂的讲话。这位瘦俏而只有103斤体重的小伙子说,“76年过去了,如果我们不为烈士建一座墓,以后的子孙将有可能认为这个悲壮的事件是虚假的,或是传说,那将是历史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过。”他多次哽咽得讲不下话,热泪横流,他说,“76年了,你们的亲人带上家乡特产巴马香猪来了,你们一定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从今往后,你们不再寂寞,不再凄凉……你们坦然捐躯、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在后人的灵魂里;你们慷慨就义、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慨永远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同在!……青山万年泣烈骨,红土千秋颂英魂;誓当奋勇承遗志,共创和谐新乾坤!”
七烈士家属代表杨秀峰在致辞中说,“当年,江宏村村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安葬了我们的亲人,现在,又出钱出力建起纪念碑,我们作为烈士家属后人,心里难以表达对江宏村乡亲的深深感谢。”
榜圩中学的教师代表兰俊在致辞中说,“我们悼念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躯的七位勇士;品读革命志士的顽强、坚贞、崇高和不朽;铭记源远流长、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七烈士墓园的落成,为榜圩镇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教材,为我校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七烈士墓园,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后人的遗产,对于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和力量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榜圩初中学学生代表在祭词中宣誓:“这片的土地没有辜负你们,这里的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开拓的事业一定代代相传。”
清明这一天,村民在七烈士墓前燃放了好多爆竹,一阵阵硝烟也如当年一样升起,但这是喝彩的声音,是祝福与感恩的音响,不是当年凄惨的枪弹声。(人民网南宁2006年4月6日电)
【1】
【2】
【3】
【4】
(责编:蒋荣华)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