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期刊选粹
>>
党史纵览
项南:福建改革开放的先锋 (2)
何立波
2007年03月16日08:07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981年1月14日,项南正式到福建上任,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主持福建工作。当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廖志高因病休养,暂时无法正常工作。1982年2月,项南正式担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1981年1月20日,项南到任仅一个星期,就在福建省党代会上发表了《谈解放思想》的重要讲话。项南说,福建过去同其他地方一样,在经济建设方面犯了“左”的错误,因此要执行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实行改革开放,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如果我们不纠正“左”的错误,思想还不如邻省解放,放宽政策还不如邻省坚决,各种措施还不如邻省灵活,甚至对中央文件规定了的东西,还在那里评头品足,不敢执行,那我们能把经济搞活、把福建建设好吗?他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尤其是把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作为首要任务,从思想上、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在福建的贯彻落实。民族英雄林则徐是项南十分崇敬的人物,他经常用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勉励自己,并书赠友人。
项南入闽后的一个令人称道的成绩,便是为民主革命时期福建秘密党组织的冤假错案彻底平反。项南激动地说:“福建地下党解放前英勇无畏,斗争十分出色。解放后蒙受不白之冤,至今还有人关在牢里,令人痛心。中央领导同志对此认为十分不妥,必须用大力平反冤假错案,尽快公公正正予以解决。”经过4年多的努力,先后为原闽浙赣、闽中及闽西南秘密党组织“三大案”蒙冤受屈者被平反。历次政治运动中蒙冤受屈者,也在项南主政福建期间落实了政策,一大批干部走上了改革和建设的工作岗位。
还在项南动身南下之前,胡耀邦专门约见了他,谈了对福建工作的看法。胡耀邦特别提到为官一方,要认清省情,抓住特点和优势才能做文章。胡耀邦的话对项南有很大启发。但多年累积的问题要想短期内理清,必须得有个突破口才行。项南把突破口选在了落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当时在安徽、四川等地农民中自发兴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但在福建干部群众中,思想认识还不一致,阻力不小。有的人认为“包产到户”是“砍大寨红旗”,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针对这种情况,项南号召全省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把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在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上,一位地委书记问项南:“过去第一书记廖志高说不能搞包产到户,现在又说要大力推广包产到户,我们到底是听第一书记的,还是听常务书记的?”项南回答:“你们既不要听第一书记的,也不要听常务书记的,要听中央的。”既没有回避问题,又回答得很有分寸。接着,福建省委发出了《关于抓紧落实生产责任制的通知》,《福建日报》发表了《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刻不容缓》的社论,省委、省政府还召开专题电话会,推动和落实生产责任制。就这样,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福建全省农村迅速推开,所有生产队都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度受到束缚的农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
项南在抓好农村改革的同时,又大胆地探索工业企业、商业流通和物价等方面的改革,使福建的城市改革蓬勃兴起。1984年3月23日,在福州参加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大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名给省领导写了一封信,呼吁要“给企业松绑放权”。项南对此积极支持,他说:“厂长经理的要求是正确的、革命的,各部委、各主管厅局,对此要拿出明确的态度,给予大力支持。要把捆在他们身上的绳索解开,让他们前进,让他们发展,让他们起飞。”同时,他把“松绑放权”的呼吁书批给《福建日报》在一版头条发表,并且亲自写了一段饱含激情的导语,说此信“情辞恳切,使人有一种再不改革、再不放权真的就不能前进了的感觉”。
随后,在项南的指导策划下,《福建日报》对“松绑”问题做了连续宣传报道。《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松绑”信,并在编者按中指出:“这封呼吁书提出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旧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人民日报》、新华社还及时、连续地做了追踪报道,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经委也邀请55位厂长经理的代表赴京座谈体制改革问题,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鉴于企业存在吃“大锅饭”现象严重的问题,项南提出要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努力改革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弊端,让“包”字进城,企业也要搞承包责任制,要包到班组,责任到个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一个“松绑”放权,一个“包”字进城,这两种改革都触及了城市改革中的较深层次问题。现在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项南敢于支持,敢于实践,确实需要很大勇气和胆略。项南还十分重视对外开放工作,福建是党中央批准在全国最早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两个省份之一,但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等的影响和制约,福建对外开放一时迈不开步子。项南到福建后,把对外开放作为福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要求福建在对外经济工作中先走一步。1981年他提出,对侨商、外商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实行更加特殊、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政策;对双方有利的要干,我们利小的要干,即使暂时没利但从长远来说对我们有利的也要干。这“三个更加,三个要干”的原则,深受广大华侨和外商的欢迎。
(《党史纵览》授权人民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
【2】
【3】
【4】
【5】
来源:
zzzzzz
(责编:武立伟)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