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提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的理论。1989年,美国带头在西方掀起反华浪潮,他们以人权问题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对此,邓小平指出:“真正说起来,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5页】“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干涉,不管后果如何,中国都不会让步,中国的内政要由自己来管,什么灾难到来中国都可以承受,决不会让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4页】这对批判“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八)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大任务”。1980年初,邓小平在谈到80年代我国面临的三大任务时明确指出:“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他认为80年代是个危险的年代,无论对于国际国内,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代。反对霸权主义这个任务,每天都摆在我们的议事日程上。“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始终是作为一项严重的任务摆到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日程上面就是了。”“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我们要力争80年代达到这个目标,即使中间还有这样那样的曲折,也始终是摆在我们日程上面的一个重大问题。”“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行。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这三件事就是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国际大局是为国内大局服务的。他还强调指出:“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归根到底,都要求我们把经济建设搞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9—240页】
(十九)指出社会主义前途依然一片光明。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邓小平强调指出:只要中国的社会主义红旗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因为中国的人口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而中国社会主义的红旗是不会倒的,我们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仍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在许多国家依然存在。即使在已经发生变化了的国家,那里的共产党人仍在继续战斗。现在社会主义国家远不止一家。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直到成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个规律没有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终究要体现出来。他强调,尽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十)指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就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0页】邓小平既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是他处理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所遵循的指导原则和道德规范。他多次强调指出:“中国是一支和平力量,这一点很重要。”“中国在国际上有特殊的重要性,关系到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安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2、350页】中国的发展壮大,不仅对维护世界和平有利,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十分有利。他还强调指出,中国首先要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把中国发展好、建设好,显示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样才能更多地尽国际主义义务,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在一个贫穷落后而又人口众多的大国,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问题,这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就为人类作出了贡献,而且这种贡献还会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人民。我们希望若干年后,在下个世纪不长的时间里,作为社会主义的、比较富强的中国,能够对人类特别是第三世界,尽到符合我们自己身份的国际主义义务的。邓小平关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重要论述,是对当前中国国际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他强调,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邓小平上述国际战略思想,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毛泽东、周恩来的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时期,无论国内形势还是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国内,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就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的理论成果。概括地说,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二是从1989年6月5日开始,美国带头,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无理制裁;三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是一件石破惊天的大事;四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使各国经济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五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各国和各国人民都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即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到底是什么?六是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这就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他指出了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趋势,制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提出了许多重大的战略策略问题,为顺利、全面地开展我国对外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国对外工作的伟大贡献,已经成为巍然矗立在中国历史上的不朽丰碑。
邓小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爱戴的时代伟人,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敬仰的世界伟人。他的魅力是无穷的,他的国际战略思想永放光芒!〔作者刘华秋,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北京 100017〕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