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党的文献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论要 (3)
 刘华秋
2007年04月17日09:37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十一)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大第六次特别会议上就指出过,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愈贫,富国愈富,贫国和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旧的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解放和进步的最大障碍。他积极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强调国际经济事务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来管,而不应该由少数国家来垄断,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参与决定国际贸易、货币、航运等方面的大事。1988年他又提出,现在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目前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期。国际政治领域由对抗转为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因此应该提出一个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1988年12月2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国际贸促会时的谈话,《人民日报》1988年12月3日】应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解决南北问题,还应该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他特别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6页】这五项原则非常明确、干净利落、清清楚楚,能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服务,能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为左邻右舍服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搞好国与国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指导原则。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最主要的原则,应该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

  (十二)高度重视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提出“东西南北”问题。“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由毛泽东提出,由邓小平1974年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全面介绍和宣讲的。这一理论在世界普遍交往中发挥了并且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邓小平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了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他指出,我们要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三世界的提法已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普遍接受和使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个提法不能改。在“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东西南北问题”。1985年3月,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关系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关系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

  邓小平认为,解决南北问题,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南北对话,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另一条是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加强经济、贸易交往,联合起来共同反对不公正、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促进自身的发展。邓小平积极倡导南南合作,促进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1982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阿尔及利亚政府代表团时指出:“‘南南’合作是新提法,这个提法好,应该给发明者一枚勋章。”他认为,第三世界国家要巩固国家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仅仅依靠南北对话与合作是不行的,还必须开展南南合作。第三世界国家资源丰富,能互通有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前景是很好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基础相近,又面临共同的挑战,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穷帮穷,南南合作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十三)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提出了“一国两制”这个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构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十四)提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要把世界局势稳定下来,总要想些主意。邓小平长期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是: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中国人是主张和平的,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8、49页】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团结起来,不要把力量消耗在相互的争端上。“和为贵”,国家之间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不应妨碍两国关系的发展。比如关于我国同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邓小平根据“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新思路,进行妥善处理,保持了我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邓小平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为稳定国际局势提供了新办法,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一大贡献。

  (十五)提出世界需要稳定,中国需要稳定,这是真正的大局的思想。邓小平强调:一个稳定的中国,一个稳定的世界,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压倒一切的是稳定。现在要注意世界的稳定,切不要搞成乱哄哄的局面,那将对整个世界很不利。

  (十六)提出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指导原则。邓小平曾长期直接主管党的对外工作,亲身经历过国际共运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重大斗争,有着丰富的党际交往经验。在恢复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同外国政党关系的过程中,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调整了党的对外工作方针,提出建立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指导原则,为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他指出,“一个党评论外国兄弟党的是非,往往根据的是已有的公式或者某些定型的方案,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总之,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8—319页】他还强调,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无论大小,党无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任何大党、中党、小党,都要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经验,对别的党、别的国家的事情不应该随便指手画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6页】“党与党之间要建立新型的关系,因此我们提出了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这些原则就是我们党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概括的: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后来,我们党进一步扩大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处理同共产党及其他工人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也适应于同其他类型政党之间的关系。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新时期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思想和指导原则,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同外国政党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 【2】 【3】 【4】 

   
 
来源:zzzzzz (责编:蒋荣华)

 相关新闻
· 朱德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思想与实践 [2007-04-11 09:46:54.155653]
· 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成果 [2007-04-11 10:07:54.390594]
· 伟大而传奇的朱德 [2007-04-11 10:32:21.495719]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2007-04-11 11:21:16.007848]
· 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坐标 [2007-04-11 12:26:28.475565]
· 近十年来国内朱德研究述评 [2007-04-11 10:14:17.358615]
· 中原突围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2007-04-11 10:21:38.919442]
· 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人员考订 [2007-04-11 10:48:54.03296]
· 毛泽东与第二次郑州会议 [2007-04-11 12:14:48.301769]
· 新编朱德诗词三十五首 [2007-04-17 09:16:02.059448]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