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提出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新主张。邓小平总结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关系的经验教训,总结国际关系的经验教训,调整了过去曾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确立了以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家关系依据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1989年10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意味深长地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用这样的思想来处理国家关系,没有战略勇气是不行的。”“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在这样的大问题上,我们都是现实的,尊重对方的,胸襟开阔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0页】实践证明,利益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和发展。中国对于一切国际事务和国际问题,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真正说起来,中国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
(七)确定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际风云变幻,邓小平用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语言,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就是要保存自己,不露锋芒,抓住机遇,徐图发展。邓小平指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1页】冷静观察,就是要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为一时一事所左右。“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4页】稳住阵脚,就是中国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惟一的办法是我们自己不乱。沉着应付,就是要不慌不忙,处变不惊,善谋对策,从容应对。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要发展经济。韬光养晦,就是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出发,既有雄心大志,又善于藏拙,埋头苦干,避免张扬自己,避免把目标引向自己,避免引火烧身。“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有所作为,既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无所不为,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 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根本利益及民族尊严等问题上,在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在涉及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上,在涉及周边地区稳定与安宁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原则,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我国对外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八)形成了完整的对外开放理论体系,并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既包括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页】
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1988年9月,邓小平为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他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核心,就是要让各方面条件和基础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以促进国民经济尽快跃上几个大的台阶,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这就是第一个大局。在这一个阶段上,中西部地区要服从这个大局。之后,在我国顺利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迈向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发展阶段,国家应突出地提出和解决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这是第二个大局。在邓小平“两个大局”特别是“第一个大局”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并进而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对外经济开放和对内经济搞活,都不是短期的政策,而是个长期的政策。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从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内地省会与中心城市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从东到西,由点到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把中国的对外开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九)从外交全局出发,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邓小平亲自主持中美建交谈判,在台湾问题上提出废约、撤军、断交三原则,终于在1978年12月同美方达成协议,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中美建交后,美国通过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干涉中国内政,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指出,这是笼罩在中美关系之上的一片乌云,是一颗定时炸弹,中国坚决反对。为了遏制售台武器,邓小平直接做美国领导人的工作,晓以利害,推动中美签署了第三个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承诺,准备逐步减少售台武器,并经过一段时间实现问题的最后解决。1989年政治风波后,美国带头对中国实施制裁,在很大范围内直接触犯了中国的利益和尊严。邓小平坚定地指出,要解决问题,美国应该采取主动,也只能由美国采取主动,“解铃还须系铃人”。1989年11月10日,邓小平提出解决中美纠葛的一揽子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美国采取适当方式,明确宣布取消对华制裁;中美达成几个大的经贸合作项目;建议美方邀请江泽民总书记于第二年适当时间正式访美;在方励之夫妇承认有罪并保证出国后不从事任何反对中国政府的活动、美国承诺不利用方励之夫妇从事反华活动这个前提下,解决方励之问题,让方励之夫妇离开美国驻华使馆,到美国或第三国去。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个方案得以实现。邓小平历来主张,要从世界的全局着眼,用长远的政治和战略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0页】
邓小平反复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根本的问题。中美两国关系的关键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台湾问题,一个是技术转让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台湾问题。邓小平说:“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政策就是把住不放,这个我们看准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6页】他指出,美国有一种议论说,对中国的统一问题,即台湾问题,美国采取“不介入”的态度。这个话不真实。因为美国历来是介入的。在20世纪50年代,麦克阿瑟、杜勒斯就把台湾看作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所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建交谈判中最重要的问题。中美两国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一片乌云,这就是《与台湾关系法》。《与台湾关系法》是杜勒斯主义的产物,其最本质的问题,是实际上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实际上否定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治基础。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敏感、最突出的政治原则问题。如果台湾问题处理不好,那将会成为一个爆炸性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如果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不会像美国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中国出于反对苏联的战略会把台湾问题吞下去,这不可能。”中国人民是“吞不下去,不会吞下去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7页】美国方面要中国承担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义务,这不行,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来,那样反而会妨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个良好愿望的实现。他指出,美国人士自称是中国的主要对手。我们必须牢牢记在心中。
(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改善和发展中苏、中俄关系。1982年,勃列日涅夫表达了改善对华关系的信息。邓小平提出采取一个大的行动,向苏联传递信息,争取中苏关系有一个大的改善。他要求苏联采取改善中苏关系的实际步骤,明确指出“三大障碍”不消除,中苏关系不可能有根本改善。在他的亲自领导和部署下,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启动,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往逐步恢复。1989年5月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时,他对两国关系作了全面总结,提出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重点放在开辟未来上。他说,过去的事完全不讲恐怕不好,总得有个交代。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欺负中国的列强,总共大概是十几个。“从中国得利最大的,则是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沙俄,在一定时期一定问题上也包括苏联。”“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的中国土地,超过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2—293页】中苏关系恶化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讲清问题对解决遗留下来的问题,对弄清“开辟未来”的某些概念有好处。针对苏联国内发生的变化,他强调:“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第151页】苏联解体后,中苏关系顺利实现了向中俄关系的转变。邓小平关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思想,对改善和发展中苏关系有重大意义,为后来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打下了基础。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