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百年潮

有关公务员制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3)

侯建良
2009年06月26日08: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怎样看待“公务员报考热”

  公务员制度正式实施十余年来,“考试录用”已深入人心。实行考试录用后,用人单位开阔了选人视野,人员平均年龄下降,高学历比例上升,改善了人才结构。这项制度受到社会舆论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群众形象地说,考试录用用“卷子”代替了“条子”,用“公招”代替了“内招”,用“考官”代替了“跑官”。胡锦涛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一次批示中指出:考录工作体现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弘扬了人事工作正气。

  近几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公开招考公务员,报名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踊跃局面,平均每个职务有几十人报考,甚至有些职位的报考比例接近4000︰1。如果以正常心态来看待,近几年出现的报考高比例无非受三种因素影响:一是就业压力大。近几年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递增六七十万人,这么庞大而集中的求职人数,对学生及其家长都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毕业生们都希望尽早落实一个比较理想的单位;二是公开招考的公平竞争机制为大学生们所乐于接受,录用之后有一种自己能力得到验证的成就感,且省去了到处投书自荐的烦恼;三是公务员职位具有的公共性、稳定性和荣誉感对人们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的职位更给年轻人一种视野广、信息多、成才机会多的感觉。所以报名“火爆”完全可以理解。国际上也普遍存在“公务员报考热”,最近看到有资料说,印度和韩国公务员报考比例一直平均在1000︰1左右,人家已习以为常,并没有炒作,因为考试对社会来说是公平的。其实,公开招考报名人数多并没有什么不好,这几年我国不独公务员招考如此,一些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时,报名人数同样很多。我想,如果各大新闻媒体公开招考记者,大学里公开招考助教,金融机构公开招考职员,国有大企业、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人员,那“火爆”程度不见得会亚于公务员。

  然而有的媒体却发表了个别学者不负责任、并严重歪曲广大考生报考动机的不当之论,竟毫无根据地说大学生积极报考是因为看到了公务员灰色收入多,报考比例越高的部门越是搞不正之风严重的部门,等等。我就感到纳闷:一项得人心的制度,为什么有些同志不去设法扶植它、帮助它,而非要诋毁它呢?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呼吁事业、企业等各用人单位都像机关一样公开招考呢?这样既可扩大大学生们的就业渠道,分流公务员报考人员,又促进了用人的公平公正,这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吗?
【1】 【2】 【3】 【4】 

   
 
(责编: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新闻分页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