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专题报道
>>
老红军刘应启
>>
老红军的生活之道
激情,在平凡日子里燃烧
耿联 通讯员 王绍云 夏增忠
2006年10月26日12:28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7月22日,扬州市梅岭小学已经放假,但是这一天孩子们还是早早就来到学校。因为他们的校外辅导员刘应启爷爷要来给他们讲长征故事。
走在熟悉的校园里,百岁老红军的步履依旧稳健。其实就在几个月前,刘老还摔了一跤。医院检查发现他左脚跟腱断裂,认为要做手术绑石膏,至少住院49天,否则今后就走不了路。刘老是老红军,按规定住院的标准是单间。他看到医院连走道都布满床铺,不忍心住院挤占铺位,就故意批评医院:“长征时期摔断腿脚就是绑石膏,怎么到现在还是绑石膏?这么多年你们也不进步啊?!”在医院呆了两天,刘老硬是回到了家,自己坚持锻炼治疗,居然奇迹地恢复了。
面对唧唧喳喳的孩子,刘应启露出了孩童般清澈的笑容。
“过去在连队我是宣传员,退休后就当个义务宣传员吧”
――“作为从长征路上走来的红军战士,有责任、有义务向社会特别是年轻人讲讲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有共产党,为什么要有社会主义,我们的接班人不能是党史盲、军史盲。”
离休后,刘应启一天也没闲着。扬州市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慕名请他担任政治教育辅导员,他从来都是有请必到。
刘老外出作报告,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以内一律步行,二是不收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任何宴请。
2000年“七一”那天,邵伯油田请他给中层干部作报告,考虑到下午两点开会,中午天气炎热,还有几十公里路程,提出上午就把他接过去,中午安排吃顿饭并午休一下。刘老坚决不答应。他在家吃完早中饭,12点准时从扬州出发,提前到了报告会现场。作完报告,上车时,他照例叫司机打开车子后备箱,发现油田给他准备了一箱矿泉水。人家告诉他这是途中解渴用的,他仍然婉言谢绝。
干休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刘老离休41年,宣讲41年,从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到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海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他先后为800多个单位讲传统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达百万人次。“我不能当旁观者,这事管定了”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老同志、老革命形象是很受人敬重的,人民群众往往把老同志的形象同我们党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人民群众敬重老同志,我们老同志更要自爱自重。一切为群众谋福利的实事,应该多做。”
1992年夏天,干休一所附近史可法路与盐阜路交叉路口改造。每到上下班高峰期,人来车往,车辆拥堵、行人碰撞现象经常出现,经过的市民有点怨言。这一幕给刘应启看到了。他跑到居委会,要来一副标有“执勤”二字的红袖章,往袖子上一套就站到了马路上,当起义务“交警”。
“马路交通关你什么事啊,年纪这么大,耳朵不太好,行动又不便,万一被车子刮个三长两短怎么办?!”老伴、儿子、媳妇个个反对。刘老头一昂:“你不管、他不管、我也不管,那不乱套了。我不能当旁观者,这事管定了!”
从此,他每天早早起床,臂戴红袖章,手拿小红旗,嘴含小哨子,大马路上“再就业”。经常从这经过的行人都知道,只要老红军一来,马路就畅通了。
刘老这一干就是3个月!有一次下雨,刘老转身指挥时,脚下一滑,一屁股跌倒在地。过路群众赶忙用三轮车把他送回家。家人看了直掉眼泪,干休所的医生护士也帮着劝他不要再去执勤了。刘老固执地说:“打仗还有个轻伤不下火线呢!这点小情况算什么?!”
休息两天后,可爱的老人又出现在马路上。三个月后,当地在路口增设协警,刘老才从马路上悻悻然“下岗”。
“哪怕给抗洪勇士送杯水、擦把汗,也是支持”
――“共产党员的职业行为并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一个集体。在老百姓眼里,共产党员的‘员’字常常是被省略的,党员就是党的代表。”
1996年5月,扬州市响水河清淤队伍一字排开。闻讯赶来的刘应启挤到了队伍最前头。河里污水已退,垃圾裸露,翻着气泡的淤泥散发出扑鼻臭气。“干!”就在指挥员发出清淤号令的同时,谁也没想到,刘应启早卷起裤管,拿着铁锹,一声吆喝,顺着岸坡下到了河底。
“老红军先干了!”这一声激起了全场的斗志。大家一起跟着跳了下去。刘老喘着粗气,一锹一锹地挖,眨眼工夫,脸上、身上都沾满了污泥水渍。
由于年纪太大,他一会儿就累得直喘。小战士硬把他背上了岸。卫生员要给他量血压,他手一挡:“血压肯定高,这样大干的事情能不兴奋吗?!”卫生员要送他回家,他手又一挡,转身面向清淤工地,赖着不走。看到老红军助阵,清淤队伍沸腾了。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水暴涨。这下子,刘老坐不住了,天天出门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得知扬州军分区组建了抗洪抢险突击大队,即将开赴前线抗洪,他又找到所领导请战。
“哪能让您老红军上呢!”“别瞧我八九十岁了,骨子里有股子劲呢!”刘老把胸脯拍得咚咚响。
就这样,刘老硬是拄着拐棍,出现在抗洪大堤上,负责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还大声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刘老带着河南腔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洪水的咆哮。
在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军地领导感慨地说:“这次抗洪胜利,我们的刘老红军可有大功啦!别说他干了很多事,就他在抗洪前线一站,就给我们带来无穷力量。”
来源:
中国军网
(责编:苏俊霞)
相关专题
·
老红军刘应启
相关新闻
·
终身践行长征精神的典范
[2006-10-26 12:17:22.091276]
·
学习老红军本色 永葆党员先进性
[2006-10-26 11:35:16.592543]
·
不竭的动力源
[2006-10-26 12:26:30.329263]
·
老红军刘应启的快乐观
[2006-10-26 12:20:36.124483]
·
七十年,他一直在长征
[2006-10-26 12:21:17.550127]
·
在学习刘应启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6-10-26 11:32:15.472311]
·
理想信念高于天
[2006-10-26 12:24:53.415155]
·
老红军刘应启的学习心得摘抄
[2006-10-26 12:19:36.869886]
·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2006-10-26 12:22:18.95995]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