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故事
征途漫漫任驰骋——记长征中的刘伯承 (5)
2006年09月21日13:04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八月下旬,左右两路军通过了渺无人烟的水草地。左路军主力到达阿坝地区,右路军到达班估、巴西、阿西地区。二十六日,右路军进行了上包座战斗,歼灭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五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和物资。

  九月三日,左路军先头部队第五军团进抵墨洼附近。张国焘借口噶曲河涨水不能通过,强令部队返回阿坝。九日,张国焘向中央提出南下川康边界之天全、芦山、甘孜、道孚的计划,并要右路军跟他退回去。同口中央复电指示:“目前方针只有北上是出路,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要使红军受空前未有之困难环境。”十一日又发出命令称;“中央为贯彻自己的战略方针,再一次指令张总政委立刻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张国焘丧心病狂,竟置之不理,下令右路军中四方面军部队随他南下。从而分裂了党,分裂了红军。

  九月中旬,张国焘在阿坝召开川康省委扩大会议。会议在一个喇嘛庙里举行,会场上挂一条横幅“反对毛周张博北上逃跑!”实际上是批斗朱德、刘伯承。省委、省苏维埃、法院、保卫局、妇女和儿童团的负责人都到了会,以壮声势。张国焘在会—上说:“毛儿盖会议是错误的,北上是行不通的,还是要南下,建立天(全)芦(山)雅(安)根据地,相机向四川发展。。一些受蒙蔽的与会者,在张国焘的蛊惑下,吵吵嚷嚷,围攻朱德、刘伯承一顿之后,叫朱德表示态度,朱德从容不迫、大义凛然地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毛儿盖会议我举手同意北上,你们说毛儿盖会议是错误的,我认为是正确的。北上才有出路,你们一定要南下,我也没办法但南下是没有出路的。你们这样做,就分裂了党,分裂了红军。”接着轮到刘伯承表态,他说;“我同意北上,中央毛儿盖会议是正确的。从全国形势来看,北上有利。你们南下,是要碰钉子的。薛岳,李抱冰并没有走,你们向南去,就会碰到薛岳和川军,打得好可以蹲一段,打不好还得转移北上。”朱、刘一表态,会场气氛更紧张了,有的冲着朱德喊:“既然你拥护北上,那你现在就走,快走!”朱德慢条斯理地说:“我是赞成北上方针的,但你们坚持南下,那我就只好跟你们去。”朱德既不同意南下,又不离开部队,他作为红军总司令的威望和影响,是张国焘所害怕的。于是有人跳出来说:“你又说赞成北上,又要跟我们南下,你是两面派、骑墙派!你说,到底赞成北上还是南下?”有人喊:“不让他当总司令了!”刘伯承见他们集中火力图攻总司令,就有意分散一下“火力”,大声说道:“现在不是开党的会议吗?又不是审案子,怎么能这样对待朱总司令!”这一下子斗争的矛头转移到刘伯承身上,又是一阵狂呼乱叫。会议在张国焘的操纵下,通过了“决议”,污蔑北上是“右倾逃跑”,“机会主义”,南下是“进攻路线”。会后,大批调换、甚至逮捕、杀害拥护中央北上路线的干部,然后,南下再过草地,九月下旬,到达马塘、松冈、党坝一带。

  南下部队于十月八日至二十日,发起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击溃杨森、刘文辉六个战俘获人枪三千多,占领懋功、丹巴两城及绥靖、崇化、抚边、三屯和达维、日隆关等要镇。张国焘把四方面军的英勇善战,当作他的南下路线“正确”的证明。十月十五日在松冈附近的卓木碉,公然另立“中央,”宣布开除毛、周、张、博的党籍,致电中央宣执“此间已用党中央、少共中央、中央政府、个央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表文件,并和你们发生关系。”为了支撑“伪中央”的门面,张国焘强加给朱德、刘伯承许多的头衔。但朱德、刘伯承临大节而不辱,拒绝承认伪中央;呼吁“红军要团结一致,党要团结一致,共同打击敌人。,

  张国焘见对朱、刘威胁利诱均告失败,就将朱总司令和刘总参谋长软禁起来,盗用中央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号施令,指挥部队。

  十月二十四日,张国焘又发起天(全)芦(山)名(山)雅(安)战役,还扬言要占领成凯刘湘为保卫成机当然拼命作战。他调集主力王项结、唐式遵、范绍普、李家征等部,集中八十个团于名山及其以北之夹门关、太和场、百丈等地区。百丈之战,历时七昼夜,虽给敌以重大打击,红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伤亡四五千人。百丈战斗之后,四川军阀主力集中于东面名山、邓峡地区,薛岳部六个师在南面雅安和天全以南地区,五十三师李抱冰部在西南面康定、泸定地区,分别加紧封锁,准备大举进攻。南下红军这财东进南下均不可能,处境转入被动。所控制的懋功、丹巴、宝兴、天全、芦山等县,多为藏族聚居区,人口不过数十万,物产不丰,粮食、被服补给发生极大困洛战士一日两稀一干,都难乎为继。藏族上层反动分子纠集武装,不时与红军筹粮部队发生冲突。在这样的地区建立根据地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不断传来陕北的胜利消息;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一、三军团在陕北与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合,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歼敌三个多师,击溃两个多旅,陕北根据地发展到二十多县,红军亦有壮大。许多同志听到这些消息后窃窃私议:“还是中央的路线胜利了。”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二日,中央电令张国焘,取消非法组织,迅速率部北上。二十四日,国际

  代表张浩(林育英)也致电张国庆,说明“国际完令同意中央政治路线”,不承认他的伪中央。张国焘在定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于二十七日致电中央,表示“原则上同意”中央路线,并放出“急谋党内统一”的空气。

  一九三六年二月,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在天全红岩坝开学。刘伯承被任命为校长,实际上被张国焘撤销了总参谋长的职务。由于部队的大量伤亡和非战斗减员,官多兵少,许多干部只好放在学校里保存起来。刘伯承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北上抗日的正确性,耐心地说服干部。许多同志看到一九三五年九月,四方面军有六十五个团和一个骑兵师,共约八万多人,如今(—九三六年二月)只剩下二十八个团,四万多人了。再这样拖下去非把部队拖垮不可。北上的呼声越来越高。张国焘迫于上下内外的压力,也不得不承认“长期停留在川康区域内是不利的。

  三月初,红四方面军由天全、芦山、宝兴等地区撤退,重新北上,三过夹金山。朱总司令、刘总参谋长随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十四团翻越昌山。这个团的前任团长周时源在一九二五年六月两军会合时,出于对朱总司令的热爱,把自己在川北千佛山阻击战小缴获的一个红毛骡子送给了朱总司令。该军军长余天云为此事在阿坝大骂用团长。后来余天云又触犯了张国焘,张国焘撤了他的职,下令用铁丝反剪双臂绑起来,余天云受不了这种侮辱,过大金川丹巴铁索桥时投江自尽了。刘伯承站在一条小溪边,看着干部战士们洗涤、饮马,听他们讲述用团长和余天云的故事。忽然他抬起头来对石志本团长和赵炳伦政委说:“余天云不仅骂你们周团长,在返回阿坝的途中还企图打朱总司令呢!是徐向前总指挥阻拦才没有敢动手。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维护党的统一和红军的团结。如果量党的事业于不顾,光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的利益圈子里打转转,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象余天云一样是个利已主义者。我们要做一个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心怀坦白、顾全大局、坚持团结的好党员。”刘伯承转头向围上来的干部、战士们说:“若是第一次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过了草地,别再南下,那就不会受第三次过雪山草地的苦了。这次北上我们将和二、六军团会合,再不能重复上次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闹不团结的错误。”

  六月初,朱总司令率三十二军(原九军团)到甘孜迎接二、六军团。刘伯承为先遣司令,与先遣工作团主任刘志坚一起在前面为部队开路。二人骑马并辔而行。刘伯承对刘志坚说:“你出身好,在关键时刻要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南下打了败仗,西边是大草地,大雪山,往西康去也站不住脚,张国焘的路线不对。我们要多做工作,说服他们北上。”到罗锅梁子,有个觉日喇嘛寺。刘伯承先派人送信,然后与刘志坚一起到寺庙去说明红军过路,保护寺庙,与大喇嘛谈得非常融洽。喇嘛答应帮助红军,并派人到甘孜的寺庙传信,告诉他们不要逃避。七月二日,二、六军团经过长途跋涉从湘鄂川黔边界地区来到甘孜,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时,根据中央指示,二、六军团和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以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治委员,肖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委。在二、四方面军领导人举行的甘孜会议上,朱德、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关向应等经过坚决的斗争,终于迫使张国焘同意二、四方面军一起北上与中央会合的行动方针。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伪中央,七月二十七日党中央批准成立西北局,以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

  当时红军缺乏与骑兵作战的经验。为了与敌人的骑兵作战,奉朱总司令的指示,刘伯承到二方面军讲打骑兵的战术。七月初的一天,二方面军的干部集合在甘孜方面军司令部,肖克宣布了会议的主旨。广大干部,对于刘总参谋长,多数是闻名而未见面,知道他是国内外有名的军事家,今得一见,都非常高兴。在热烈的掌声中,刘伯承开始了他的战术报告。他说:

  “在我们今后的北进中及通过广大的草原地域时,必然会遇到敌人的骑兵。我们的指战员,过去主要是习惯于森林、山地作战,很少甚至完全不了解骑兵,因此很易于过分估量骑兵对于我们的危险性,遇见骑兵时,很易发生惊慌,以致受到不应有的损失。现在我们应来了解新的敌人和消灭他的最好的战术……

  “下面是对骑兵战斗的四个基本要求:

  “甲、要相信自己能同敌人的骑兵作战并能消灭他,在发现敌人的骑兵时,全体指战员都应保持绝对的沉着,无论在何地,都不要放弃一分钟去准备作战。

  “乙、在预见能与敌人骑兵遭遇时,必须加强并改变一般侦察警戒及通讯联络的手段,严格估计到部队准备进入战斗所必须的时间(时间大致由骑兵运动的速度而定)。

  “骑兵接敌每五分钟一里,冲锋每分钟一里,部队宿营所必须的时间为十至二十分钟,行军被备为五分钟。

  “丙、要经常研究地形,以便在可能时加强构筑骑兵所不能通过的障碍物,在驻军时利用房屋,并以障碍物封闭其间的通道。在行军时应由此一地区,前进至彼一地区,当选择地区时应该能够防卫敌人骑兵的突然的冲锋(如房屋、森林、高地、河川、溪谷等),并保证周围的观察。

  “丁、密集的火力是与骑兵斗争的基本手段。在八百米以内以重机关枪射击,在四百米以内则以轻机关枪及步枪射击之。机关枪应由所在地域前出到制高地,分排射击;步兵则按排接连听口令齐放。在骑兵冲锋时,则继续各种的射击,如必要时则行抵近射击。利用地形及加强炽盛的火力,这是对骑兵战斗中胜利的保证。

  “当骑兵冲锋时,其最后通过一、二里路所必须之一、二分钟内,步兵应以自己的火力力求破坏骑兵的战斗队形,而不要进到白刃格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失去宝贵的时间中断射击上刺刀,如果骑兵真正的到面前来了,则应该使用准备好了的手榴弹,就是骑兵侵入到我们的队伍中,也应作抵近射击。

  “为了节约准备的时间(在运动间常不过五分钟)及保证火力的密度,连以下再不宜分开,诸分队应向受威胁的方向转动,并从基本队形内射击,最好是成四列横队(取卧射、坐射、跪射、立射)。

  “连以上的部队,则应疏开,以免相互妨碍射击,但不得延长时间,机关枪如来不及在高地占领阵地时,则从诸分队的翼侧及间隙中射击(但不得在分队的前面,以免妨碍步枪的射击)。战斗(用火力及手榴弹)要进行到胜利为止,在骑兵的冲锋下,如想退出战斗,这往往是死路一条。如果能在后方有利的地区上,适时组织自己的火力,则可进行有组织的后移,否则后移将转为狼狈的逃跑,并会失去一切的掌握;骑兵在共进击时是有一切的特长。

  “在另一方面,当骑兵的冲锋被击退时,则可在较远的距离上进行火力的追击,只有在敌人的退路上有不能即刻破坏的障碍时,可行部队的追击,否则不宜去追骑兵。

  “……”

  “因此要求在部队中进行几次战术课目,并进行实际的演习。在有充分的政治保证及具体了解战术的方式,那末无疑的敌人骑兵将会怕我们,仿佛敌人步兵老早怕我们一样。”

  二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由于有了对付敌人骑兵的精神准备和战术训练,在遭到骑兵的几次袭击中都没有吃亏。

  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弼时和他的夫人陈琮英,对刘伯承非常关心。当他们知道刘伯承已与前妻失去联系,伤残的身体无人照顾时,就介绍汪荣华同志与刘伯承结婚。从此,这位一九三一年参加革命,从鄂豫皖长征到川陕、十九岁的红军女干部、就成了刘伯承的亲密战友和终生伴侣。

  甘孜会议后,二、四方面军先后北上,刘伯承随二方面军行动。

  刘伯承探悉驻防川边的川军二十九军孙震部,因作战不力,孙受蒋介石的处分后,对蒋深怀不满。于八月七日给孙震送去一函,内称:

  “德操吾兄麾下:

  我军抗日北上,道出川边,接近贵防,而不克与吾兄晤谈,至为歉仄。昔者川军混战。吾辈时或并辔杀敌,时或相对交绥,事迹虽是英勇,究属同室操戈。如留兹精力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及卖国贼,岂不较为荣幸,言念至此,想当同慨。日本并吞中国,蒋赋为其清道夫,中国北部巳非我有。举国血气之士,莫不初谋团结与之为敌。两广事变其一斑也。现在伯南(注:指陈济棠)出走香港,(4)李(宗仁)白(崇禧)自治广西,实由于抗日组织团结不坚,使蒋赋得以遂其扫除黔王(家烈)之故智,西南将士可以前鉴。吾兄英俊卓绝,爱国有素,而又防接陕甘,毗邻红军,联盟抗日,形势顺利,此敝总司令所望于麾下相邀赞同。如吾兄一时不便为此,则甚盼互不侵犯,以保国防实力,切勿为蒋贼离间,自相残杀。临颖无任盼复之至。

  顺颂军安

  弟刘伯承载拜”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旬,在甘肃会宁地区二、四方面军与陕北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注释:

  (1)《星火燎原》第三集,第四页。

  (2)这时刘伯承兼任军委纵队司令员。

  (3)指刘文辉的军队。

  (4)陈济棠于两广事变后出走香港。
【1】 【2】 【3】 【4】 【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编:武立伟)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