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党报早读
>>
热点·视点·观点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人民子弟兵玉树抗震救灾战役回望与解读 (2)
记者 董 强 丁海明
2010年08月19日08:59 来源:
解放军报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人民子弟兵玉树抗震救灾战役回望与解读 (2)--新闻报道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顶天立地的英雄本色
1、为了人民利益,人民军队一无所惜
玉树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命令、作出部署。四总部、北京军区、兰州军区、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
今天,我们重新展读玉树震后48小时内的作战地图,依然惊心动魄。
三军部队,天南地北,空中飞越,地面机动……标志驰援部队的红色箭头,几分钟增加一支,几小时多出一片,全部指向同一个目的地——玉树。
玉树是三江之源。风雪交加,高寒缺氧,交通阻塞,保障困难,自然环境之恶劣,搜救难度之大,非亲历者很难尽述其详。
然而就是为了奔向这样一个战场,为了那里受灾的同胞,多少战鹰迎风傲雪起飞,多少兵车向雪山冰峰进发,多少铁脚板踏破巴颜喀拉山阙!铁马冰河惊梦,这丈量赤胆忠心、丈量英雄气概的出征,为的就是赶赴一支军队与养育她的人民之间的生死盟约。
资料显示,革命战争年代,有名可查的烈士达370万人,无名烈士难计其数。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有30多万官兵在履行神圣使命中献出生命。
1963年8月8日,北京军区某部战士谢臣在河北易县东高士庄抗洪抢险时英勇牺牲,国防部追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在参加抢险救灾战斗中被追授荣誉称号的军人。
谢臣身后,一个个英雄列队走进历史。
1998年三江抗洪,30余万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摧不垮的大堤;2003年春夏之交,全军成千上万名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击非典一线;2008年汶川大地震,11万将士像一条条绿色洪流,汇成抗震救灾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展开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簰洲湾19勇士”、李向群、李晓红、“邱光华机组”、陈大桂等一串串名字,永远镌刻在烈士纪念碑上,成为人们永远仰望的英雄。
“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玉树战场,人民子弟兵再一次用行动叫响这铮铮誓言。
为抢救玉树职业技术学校宿舍废墟中被困的3名女学生,武警战士田晓刚的左眼被钢筋刺穿,为避免引起二度坍塌,他付出比被救者更多的鲜血;
在抢救结古镇扎西达通街道废墟中的7岁藏族女孩才旦拉毛和她的妈妈索南才措时,18岁的列兵徐开发毫不犹豫地伸腿挡住余震中突然砸向幸存者的砖石,用血肉之躯换取同胞的生命安全……
2、除了人民利益,人民军队别无所求
玉树抗震前线,无数战斗打响前,是一次次简短有力的战前动员。记者的采访本上,记录着一位旅长令人难忘的一次动员。他告诉士兵们——
红军长征路上,一名红军女战士就要临产,而追兵已近,红军指挥员果断下令:“派出一个团打阻击,一定要打出生一个孩子的时间!”两个小时后,孩子平安降生,阻击团伤亡惨重。有的战士想不通,团长说:“同志们,咱们打仗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吗?不就是为了他们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吗?”
“抗震抢险,就是我们今天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战斗!”旅长的话像火,沸腾了士兵的血。
在抢救幸存者的“黄金72小时”里,几乎所有参战官兵都没合过眼。以震中结古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那些危楼中、废墟下,救援官兵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决战,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换来数以千计的幸存者生还:震后54小时,藏族女孩次仁拉姆获救;震后72小时,藏族女孩尼玛佳希被救出……在玉树地震整个救援过程中,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先后从废墟中救出1584名幸存者。这些生死相依的生命救援,施救者与幸存者之间,大都连姓名也互不相知。
进村入户战役打响后,参战官兵向整个震区展开地毯式排查搜救。雪山连着戈壁,草甸连着泥沼,每一次出征,官兵们都面临着复杂挑战甚至生死考验。唯有心怀大爱,不惧马革裹尸,方能担此重任。在翻越雪山垭口、距离震中最远的甘宁村,在风雪弥漫、海拔最高的错桑村,救援官兵长途奔袭抵达,在随时都可能坍塌的断壁残垣间,以血肉身躯作支撑,用双手抢挖出全村的粮食、盐巴和衣被。有人问,冒这么大的风险值吗?官兵们说:能让藏胞吃饱穿暖,值!
夜里,村民们住进官兵搭建的棉帐。帐外风雪交加,帐内暖意融融。第二天清晨,村民挑帘出帐,顿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昨夜为村民们抢搭帐篷的战士们,自己却睡在卡车里,或者和衣挤在背风的帐篷外,眉毛上,凝着冰冷白霜……
解放战争中,多少城镇留下了这样的记忆:一夜战火后,借着第一缕和平的晨曦,居民们醒来发现,屋檐下、街道边,战衣褴褛、钢浇铁铸般的解放军战士酣然入睡。他们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解放者,但他们不曾惊扰被解放的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尽管年代更迭,任务转换,沧海早已变桑田,但这支队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丝毫改变。
置身玉树,我们常常想,人民军队有没有自身利益呢?当然有,任何一个团体或个人都有。但这支由人民子弟组成的队伍,在人民利益面前,完全忘却了自身的利益,从“小我”走向了“大我”。
3、守护人民利益,人民军队责无旁贷
玉树一役,就践行人民军队宗旨而言,意义非比寻常。
以民族情感视之,那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不同民族而同心,情同手足,人民军队代表着领导她的中国共产党,送来生活的阳光,和谐的春风。
从社会心理角度看,那是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的香火之地,是中华文明大家庭中的一脉馨香,人民军队代表着她报效的国家,抢救文化,抢救文明,抢救希望!
于是,在结古镇中心的格萨尔广场,在藏族牧民赖以生存的巴塘草原,在藏传佛教古刹禅古寺……抗震救灾部队马不停蹄,忙而有序:搭建以帐篷医院、心理服务站、食品供应点为要素的帐篷村,建设供灾区学生上学、食宿、就医的帐篷学校,抢救被埋废墟的藏传佛教经卷文物,帮助恢复正常的法事活动……
玉树州副州长才仁丁沛这样评价参加抢险救灾的军人:“就是这些军人,好像忘记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躯,夜以继日拼命抢救人、抢救粮食,自己渴了饿了累了,却把水和食品还有帐篷让给受灾群众。”
禅古寺活佛洛卓尼玛仁波切对竭尽全力保护文明薪火的部队指挥员说:“你们让我看到了一支拥有文化、尊重文化,与各族人民、各种宗教信仰和谐相处的军队。这次救灾,让我真正了解了解放军,你们是我们藏族群众和僧侣信得过的人。”
信任,从来不会从天而降;爱戴,从来不会无缘无故。
历史上,有的国家因灾难而倾覆,有的文明因灾难而消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民子弟兵的伟岸身影,在壮志饥餐、笑谈渴饮的烽火前沿,在夙兴夜寐、枕戈待旦的和平岁月,也在抢险救灾、赴汤蹈火的生死战场!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英雄”:“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从1927年8月1日人民军队诞生那一天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崇高信仰、光辉宗旨,深沉厚重,源远流长。
有人说,英雄只参与耕耘,不参加收获。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人民军队的耕耘,是人民母亲的微笑,是中国大地的丰收。
【1】
【2】
【3】
【4】
(责编:常雪梅)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